经典医案

医案拾萃伤寒

施今墨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医案拾萃伤寒

按现代所谓之伤寒,即肠热病也,今人名之曰伤寒,但与仲景伤寒论所说之伤寒病因不同,近世诸家皆习用之,本书亦从大众习惯,故亦名之为伤寒,至于我国旧说之伤寒病,自有仲景113方,治法详瞻,毋庸赘述。

本病为我国法定传染病,病原体为伤寒菌,由于饮食不洁,传染而来,病菌进入胃肠,侵入淋巴腺道,再进入血行,最易侵犯淋巴装置,尤以肠滤泡为甚。

 肠管变化可分为4期(4周):

第一周肠黏膜充血,孤立结节呈髓样肿胀,是名为髓样肿胀期,在此时期,体温为阶梯状上升,上午稍降,下午增高,头痛,食欲缺乏,烦渴,口内干燥,舌苔污厚,舌尖开始脱褪,呈三角形,大便秘结,脾脏于第一周末期,即行肿胀。

第二周此种肿胀部,形成痂皮,是名为痂皮形成期,在此期间,体温稽留于高度,胸腹部发生蔷薇疹,腹部稍膨满,压迫回盲部,发生雷鸣,大便或下利,或秘结,患者神倦嗜眠,昏睡时有谵语,并有神经性重声,脉搏数减少,普通多不超过80~100次,如超过120次,则为危险之证,第二周末期及第三周之初期,为本病最紧要时期,调治不善,常致肠出血,或肠穿孔,此时体温空降,脉搏频数,颜貌苍白,四肢厥冷,心脏麻痹,因之死亡。

第三周痂皮脱落,形成溃疡,是名为溃疡形成期,在此期间体温呈弛张性热,心脏机能衰弱,呼吸气促,兼发气管炎,第三周易致肠出血,宜多注意。

第四周以后溃疡治愈,遗留瘢痕,是名为清洁期,在此时期,体温乃渐涣散,热度下降,但甚迟缓,早晚相差甚多,或有发热持续数周者,名为迟延性伤寒,第四周虽为病退时期,但极易传染他症,尤以穿孔性腹膜炎,最为危险。

本病疗法,初期以退热法,继投以解毒,清热,消肿,防腐剂,末期再用善后调养法。

 

医案选录

 

陈某,二十余岁,发热已六日,体温39.2℃,口干而渴,大便不下已八日,神倦嗜眠,头痛,苔垢,舌尖苔脱褪呈三角形是为伤寒证。

鲜茅根一两,鲜苇根一两,生石膏五钱,竹叶二钱,山栀衣二钱,条黄芩三钱,天花粉四钱,桑枝六钱,桑叶二钱,炒香豉四钱,薄荷梗钱半,赤芍药三钱,赤茯苓三钱,知母(米炒)二钱,青连翘三钱,真川连一钱半。

方义:  高热口渴为白虎汤证,本方即以此为主,加以苇根、茅根、山栀、豆豉、桑叶、赤芍诸退热药,增助其力;竹叶、花粉、条芩、赤苓退热,利水,止渴;连翘、薄荷治头痛;川连退热,且能防止肠壁腐坏。

二诊: 前方服两剂,晨间热退,入暮增高,此为伤寒病应有之现象,口仍干渴,大便未通,便赤黄,头痛已止。

原方加紫雪丹二钱,冲服,再服两剂。

三诊: 加紫雪丹后,热少降,但能安枕,大便一次,口渴少止。

鲜生地五钱,鲜茅根五钱,赤芍药二钱,赤茯苓三钱,生石膏五钱,肥知母(米炒)二钱,真川连二钱,条黄芩二钱,淡竹叶二钱,天花粉四钱,佩兰叶三钱 ,山栀衣二钱,甘草梢一钱。

《局方》至宝丹一丸,白开水化服。

方义: 退热防腐药,均与前方同,另加佩兰,芳香去垢也,《局方》至宝丹为治伤寒之特效药。

四诊: 体温降至38.1℃,舌苔渐退,大便通畅色黑。再服《局方》至宝丹二丸,分两日服。

五诊: 体温晨间37.4℃,入暮38℃,大便微溏,咽痒欲咳,现已入于痂皮脱落时期,更宜注意。

鲜生地五钱,鲜茅根五钱,赤芍药三钱,赤茯苓三钱,粉丹皮二钱,真川连二钱,条黄芩二钱,炙白前一钱半,炙前胡一钱半,白杏仁二钱,白薏仁四钱,炒紫菀二钱,广皮炭三钱,苦桔梗一钱半,海浮石三钱,旋覆花(布包)二钱,佩兰叶三钱,生麦芽三钱,生谷芽三钱。

方义: 生地、茅根、赤芍、丹皮、川连、黄芩退热,防腐;前胡、白前、桔梗、紫菀、杏仁、广皮、海浮石、旋覆花治咳,去痰;佩兰、谷麦芽生发胃气。

六诊: 前方服两剂,体温最高至37.6℃,仍咳有痰,气弱心跳。

炙白前一钱半,炙前胡一钱半,海浮石三钱,半夏粬(布包)二钱,黛蛤散三钱,旋覆花(布包)二钱,苦桔梗一钱半,白杏仁(去皮尖炒)二钱,白茅根四钱,赤芍药二钱,焦远志三钱,花旗参钱半,佩兰叶三钱,代代花一钱半,玫瑰花一钱半,生麦芽三钱,生谷芽三钱,炙广皮一钱半,炙紫菀一钱半,真川连一钱半,条黄芩二钱。

方义: 退热防腐药仍用茅根、赤芍、条芩、川连;治咳去痰用前胡、白前、桔梗、杏仁、紫苑、广皮、旋覆花、海浮石、半夏粬、黛蛤散;开胃用玫瑰花、代代花、佩兰叶、生谷麦芽、花旗参、焦远志,则略助体功。

七诊: 体温已正常,咳亦减少,略进饮食,身弱气短,拟用治咳,去痰,开胃,强心,善后方。

浙贝母二钱,川贝母二钱,北沙参二钱,南沙参二钱,炙白前一钱半,炙紫菀一钱半,化橘红一钱,焦远志三钱,花旗参二钱,佩兰叶三钱,代代花一钱半,玫瑰花一钱半,苦桔梗一钱半,生麦芽三钱,生谷芽三钱,半夏粬二钱,枇杷叶(去毛,布包)二钱,白杏仁二钱。

方义: 本方改用川浙贝母,南北沙参,可增助肺气,治咳收功,余药与六诊方同。

 

按:伤寒之病,颇为难治,稍不慎用,能致死亡,总计本病,诊治七次,服药十四日,不足半月,竟然大愈,实为师门诊查细心,用药精密之故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施今墨论临证——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