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研读

《伤寒论》语译(六)

任应秋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《伤寒论》语译()

51. 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原注“法用桂枝汤”。

【校勘】《玉函经》注:“一云桂枝汤”,《脉经》作“桂枝汤”。

【串解】脉浮,是机体抗病欲从表解的机势,因其势而发汗解表,这是一般治疗的原则,究用麻黄或桂枝汤,应决定主要的证候,不可能仅凭脉浮而用麻黄。

【语译】凡属浮象的脉搏,是象征着机体抵抗疾病将从表解的机势,可以酌用麻黄汤一类的方剂,因势利导而发汗解表。

52. 脉浮而数者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

【语译】浮数的脉象,仍然象征着正气抵抗疾病的亢奋,原则上还是可用麻黄汤一类的发汗剂。

53. 病常自汗出者,此为荣气和,荣气和者,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,以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,复发其汗,荣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

【校勘】《玉函经》作“病常自汗出者,此为荣气和,卫气不和故也。荣行脉中,为阴主内;卫生脉外,为阳主外,复发其汗,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”,《千金翼方》同。《脉经》、千金方“荣气和者”以下十八字,作“荣气和而外不解,此卫不和也”十二字。

【句释】荣(同营)卫,《灵枢·营卫生会篇》云:“营在脉中,卫在脉外。”卫气篇云:“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,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。”陆渊雷云:“灵枢所谓荣卫者,荣指血浆,卫指体温,体温之来源在内脏(肝脏温度最高),而随血行以温及四末,血之行于脉中也可见,故曰营在脉中,体温之随血运行也不可见,故曰卫在脉外,血之运行,至静脉而还流,故曰经气之行于经者,体温之随血运行,至浅层血管而放散于外,故曰浮气之不循经者,荣卫之故,如是而已。”

【串解】张锡驹云:“卫气者,所以肥腠理,司开阖,卫外而为固也。今不能卫外,故常自汗出,此为营气和,而卫不和也,卫为阳,营为阴,阴阳贵乎和合,今营自和,而卫气不与之和谐,故营自行于脉中,卫自行于脉外,两不相合,如夫妇之不调也,宜桂枝汤发其汗,调和营卫之气则愈。”说虽如此,终嫌蛇足,不甚切合事实。陆渊雷云:“病常自汗出,由于肌腠疏,汗腺分泌过当耳,何有于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哉。桂枝汤之治自汗,由于桂枝收摄浅层血管,芍药弛缓内部组织血管耳,何有于和荣卫哉。”还是以陆氏之说较恰切,即或以荣气和指末梢血管的充血,卫气不和,指汗腺的亢奋,是荣气和卫气的步调一致的,哪里能说不和呢?常常出汗,就是不和,为什么又说为荣气和呢?

【语译】太阳病,桂枝证,病人常常地出汗,这是由于体温升高,汗腺神经过于亢奋,调节机能不大协调的结果,应该给以桂枝汤调整它的调节机能,自然就逐渐恢复正常了。

54. 病人藏无他病,时发热自汗出,而不愈者,此卫气不和也,先其时发汗则愈,宜桂枝汤。

【校勘】《千金方》作“时时发热”。“汤”字下成无己本有“主之”两字。

【句释】藏无他病,藏与脏通用,汪琥云:“藏无他病者,谓里和能食,二便如常也。”先其时的其字,是对里证而言。

【串解】成无己云:“藏无他病,里和也,卫气不和,表病也,外台云,里和表病,汗之则愈。”里面藏器并没有发生病变,只有一个发热自汗的桂枝汤证,这是皮肤调节机能一时的障碍——卫气不和,当然用桂枝汤一汗而解。

【语译】病人体内各脏器,并没有发生任何病变,而只是时时发热出汗,这是调节机能发生障碍的卫气不和的表证,应趁早服桂枝汤发汗,使皮肤排泄器官得到调整就行了。

55. 伤寒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。

【串解】《医宗金鉴》云:“伤寒脉浮紧,法当发汗,若不发汗,是失汗也,失汗则热郁于营,因而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,若能于未衄之先,早用麻黄汤汗之,汗出则解,必不致衄,其或如前条(四六条)之自衄而解,亦无须乎药也。”即是说麻黄汤应用在未衄以前,麻黄有升高血压作用,已经衄血,便应该考虑使用了,所以第十八条,便提出衄家不可发汗的禁例。

【语译】太阳伤寒证,脉搏浮紧,正合用麻黄汤发汗,假使不发汗,热继续升高,是可能引起衄血的。

56.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,其小便清者。原注:“一云大便青”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,若头痛者必衄,宜桂枝汤。

【校勘】《玉函经》作“未可与承气汤”。“其小便清者”句,《玉函经》、《外台秘要》都作“小便反清”,《脉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都作“大便反青”。“知”字,《脉经》、《玉函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都作“此为”二字。王肯堂校本《千金翼方》“有热”作“身热”,“热”字下有“小便赤”三字,“其小便清”作“若小便利”。

【串解】成无己云:“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故宜当下,若小便清者,知里无热,则不可下,经曰:小便数者,大便必鞭,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,况此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清者,不可责邪在里,是仍在表也,与桂枝汤以解外,若头疼不已,为表不罢,郁甚于经,迫血妄行,上为衄也”,胃肠病往往有引起脑症状的,如六七天不解大便,便会自家中毒,发生头痛。而高热不退和大便不解,亦有极密切的关系,所以这时最好用大承气汤通便,大便通畅了,头痛发热,同时减退,这是临床上屡试不爽的经验。小便清,是无里热,也就是正气抗病的趋势,并没有向里向下,而应当用桂枝汤解表,但仍应服于未衄以前。

【语译】患太阳伤寒证,发热头痛,但已经六七天不解大便,便应该服承气汤泻下剂,减轻它的自家中毒。假如它这时小便很清畅,说明并不是里热证,仍然是表证的发热头痛,即行用桂枝汤解表。如表证长期不解,不断地头部充血,不仅头痛一时好不了,甚而还会引起衄血的。

57. 伤寒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

【校勘】《玉函经》、《脉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“脉”字上有“其”字。“可更发汗”句,《玉函经》作“与复发汗”《脉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作“可复发其汗”。成无己本无“已”字,“汤”字下有“主之”二字。

【句释】脉浮数,为心动加快,血管充血,收缩力增加的脉搏,为正气抗病有余的征兆。

【串解】成无己云:“烦者热也,发汗身凉为已解,至半日许,身复热,脉浮数者,邪不尽也,可更发汗,与桂枝汤”,已解后又发热脉数,是机体的调节机能的恢复,没有十分巩固,只有续用桂枝汤进行调整。

【语译】太阳伤寒证,经过发汗,表证已解,但不到半天的工夫,心烦,脉浮数,发热等症状又出现了,可以用桂枝汤,继续解表,要使它完全稳定下来。

以上十六条,反复说明解表在临床可能碰到的一些情况。

表四: 《伤寒论》4257条简解。四

条汗

法可

汗桂枝汤证脉象:浮弱,浮。(四十五、四十二)

病理: 外证未解,卫气不和。(四十二、五十三、

五十四)

治疗: 汗解。(四十二、五十三)

麻黄汤证脉象: 浮数,浮紧。(四十九、五十七、四十六、

四十七、五十)

症状: 无汗发热,身疼痛。(四十六、四十七)

病理: 在表。(五十一)

病机: 衄血。(四十六、四十七、五十五)

治疗: 发汗。(四十六、五十一、五十二、五十)

不可发汗下后身重心悸。(四十九)

脉迟血少。(五十)

汗出不彻的

象征脉象:  涩脉。(四十八)

症状: 面色赤,躁烦,短气,不知痛处。(四十八)

病机: 转属阳明。(四十八)

法可下: 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。(五十六)

不可下脉象: 浮脉。(四十五)

症状: 小便清。(五十六)

病理: 外证未解,太阳病证不罢。(四十四、四十八)

下后表证仍在的象征脉象: 浮脉。(四十五)

症状: 微喘。(四十三)

 

 

 

 

 

任应秋论伤寒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