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研读

《伤寒论》处方用药的研究(续)

任应秋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《伤寒论》处方用药的研究(续)

十、 黄芩

黄芩在论中有16个方剂用到它,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葛根黄芩黄连汤〖〗3两〖〗小柴胡汤〖〗3两大柴胡汤〖〗3两柴胡加芒硝汤〖〗1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〖〗1两半柴胡桂枝汤〖〗1两半柴胡桂枝干姜汤〖〗3两半夏泻心汤〖〗3两附子泻心汤〖〗1两生姜泻心汤〖〗3两甘草泻心汤〖〗3两黄芩汤〖〗3两〖〗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〖〗3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〖〗3两〖〗黄连阿胶汤〖〗2两麻黄升麻汤〖〗18铢黄芩在上表方剂中,起到主导作用的有三个: ① 黄芩汤;②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;③ 葛根黄芩黄连汤。

黄芩汤:  黄芩三两,芍药二两,甘草(炙)二两,大枣十二枚(擘)。(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。——一百七十二条)

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:  见前。

葛根黄芩黄连汤:  葛根半斤,甘草(炙)二两,黄芩三两,黄连三两。(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脉促,喘而汗出者。——三十四条)

苏颂说:“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,泻心汤凡四方,皆用黄芩,以其主诸热、利小肠故也。”黄芩苦降,清热、利湿,凡心下部位以下的热或湿,黄芩无有不除。黄芩汤证之下利,以及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之下利,皆属热利,所以都主以黄芩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,系中寒而夹胆火者。中寒,故主以干姜,而清胆火,则非黄芩莫属了。惟枯者略上行而清肺热,是其所别。

十一、 茯苓

《伤寒论》关于用茯苓处方的,约有15个方剂,如下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〖〗3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〖〗半斤〖〗小柴胡汤(加减法)〖〗4两五苓散〖〗18铢猪苓汤〖〗1两茯苓甘草汤〖〗2两〖〗(续表)

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茯苓四逆汤〖〗4两四逆散(加减法)〖〗5分理中丸(加减法)〖〗2两真武汤〖〗3两附子汤〖〗3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〖〗4两〖〗麻黄升麻汤〖〗6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〖〗1两半小青龙汤(加减法)〖〗4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,当推: ①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;②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;③ 茯苓甘草汤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:  茯苓半斤,桂枝四两,甘草(炙)二两,大枣十五枚(擘)。(脐下悸,欲作奔豚。——六十五条)

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:  茯苓四两,桂枝三两,白术、甘草(炙)各二两。(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。——六十七条)

茯苓甘草汤:  茯苓二两,桂枝二两,甘草(炙)一两,生姜三两(切)。(伤寒厥而心下悸,宜先治水。——三百五十六条)

以上三证,总是由于水饮停潴,所以茯苓都是主药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,与茯苓甘草汤证,水均停于下焦;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,水停于中焦,是其所异。陶弘景说:“茯苓白色者补,赤色者利。”是以上三方,均宜用赤苓,论中有个茯苓四逆汤,即四逆汤加茯苓四两,人参一两,治阴阳两虚证的烦躁(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。——六十九条),便应该用白茯苓了。

十二、 麻黄

麻黄在《伤寒论》处方中,凡占14个方剂,如下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麻黄各半汤〖〗1两桂枝二麻黄一汤〖〗16铢桂枝二越婢一汤〖〗18铢麻黄汤〖〗2两〖〗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〖〗4两〖〗大青龙汤〖〗6两〖〗小青龙汤〖〗3两麻黄细辛附子汤〖〗2两麻黄附子甘草汤〖〗2两葛根汤〖〗3两葛根加半夏汤〖〗3两桂枝加葛根汤〖〗3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〖〗2两麻黄升麻汤〖〗2两这14方中,以麻黄为主药的,约有三个方剂: ① 麻黄汤;② 大青龙汤;③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
麻黄汤:  麻黄(去节)三两,桂枝(去皮)二两,甘草(炙)一两,杏仁(去皮、尖)七十个。(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,无汗而喘者。——三十五条)

大青龙汤: 麻黄(去节)六两,桂枝(去皮)二两,甘草(炙)二两,杏仁(去皮、尖)四十个,生姜(切)三两,大枣十二枚(擘),石膏如鸡子大(碎)。(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、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。——三十八条)
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:  麻黄(去节)四两,杏仁五十个(去皮、尖),甘草(炙)二两,石膏半斤(碎、绵裹)。(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。——六十三条)

麻黄的主要作用,为疏畅肺气郁,肺主皮毛,如寒伤卫气,皮毛外闭,便发热无汗,这时麻黄与桂枝同用,一个开卫闭,一个畅营行,便汗泄而热退,麻黄汤、大青龙汤,就是这样的作用。相反,麻黄不与桂枝同用,便只能泄肺定喘,所以麻杏甘石汤证,就是出汗亦不禁忌麻黄了。钱潢说:“麻黄汤之制,欲用麻黄以泄营分之汗,必先以桂枝开卫分之邪,则汗出而邪去矣。所以麻黄不与桂枝同用,止能泄肺,而不至大汗泄也。观后贤之麻黄定喘汤(李东垣方: 麻黄、草豆蔻各一钱,益智仁一分半,厚朴、吴萸各二分,甘草、柴胡稍、黄芩各一分,当归尾、苏木、升麻、神曲各五厘,红花少许,全蝎一枚,治小儿寒郁而喘。又张石顽方: 麻黄八分,杏仁十四粒,厚朴八分,款冬、桑白皮、苏子各一钱,甘草八分,半夏、黄芩各一钱二分),皆因之以立法也。”可见称麻黄为发汗药,是没有现实意义的。

十三、 大黄

大黄在《伤寒论》中,也有14个方剂选用了,列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加大黄汤〖〗2两〖〗大柴胡汤〖〗2两大承气汤〖〗4两(续表)

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小承气汤〖〗4两〖〗调胃承气汤〖〗4两桃核承气汤〖〗4两抵当汤〖〗3两抵当丸〖〗3两大陷胸汤〖〗6两大陷胸丸〖〗半斤麻子仁丸〖〗1斤大黄黄连泻心汤〖〗2两〖〗附子泻心汤〖〗2两茵陈蒿汤〖〗2两上列14方中,大黄的主要作用,显现在下列几个方剂: ① 大黄黄连泻心汤。② 小承气汤。③ 桂枝加大黄汤。

大黄黄连泻心汤: 大黄二两,黄连一两(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。——一百五十四条)

小承气汤:  大黄四两(酒洗),厚朴二两(炙,去皮),枳实三枚(大者炙)。(腹大满不通。——二百零八条)

桂枝加大黄汤:  桂枝三两(去皮),大黄二两,芍药六两,生姜三两,甘草二两(炙),大枣十二枚(擘)。(腹满大实痛者。——二百七十九条)

大黄总是泻热通积的药,无热无积,便不能用。泻心汤,主要是泻热,小承气汤,桂枝加大黄汤,主要是通积。唯其仅是热,所以按之濡;唯其是宿积,所以满痛不通。成无己说:“热淫所胜,以苦泄之,大黄之苦,以荡涤余热,下燥结而泄胃强。”这几句话,写尽了大黄的主要作用。

十四、 黄连

《伤寒论》在12个处方中选用了黄连,如下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葛根黄芩黄连汤〖〗3两小陷胸汤〖〗1两半夏泻心汤〖〗1两大黄黄连泻心汤〖〗1两附子泻心汤〖〗1两生姜泻心汤〖〗甘草泻心汤〖〗1两黄连汤〖〗3两〖〗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〖〗3两黄连阿胶汤〖〗4两〖〗白头翁汤〖〗3两〖〗乌梅丸〖〗16两其中的主要方剂,有下列几个: ① 黄连阿胶汤;② 黄连汤;③ 白头翁汤。

黄连阿胶汤:  黄连四两,黄芩二两,芍药二两,鸡子黄二枚,阿胶三两。(心中烦,不得卧。——三百零三条)

黄连汤:  黄连三两,甘草(炙)三两,干姜三两,桂枝三两(去皮),人参二两,大枣十二枚(擘),半夏半升(洗)。(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吐。——一百七十三条)

白头翁汤:  白头翁二两,黄连三两,黄柏三两,秦皮三两。(热利下重,欲饮水。——三百七十一、三百七十三条)

黄连阿胶汤证,阴不足而阳有余,所以烦不得卧,非重用黄连,不足以清其积热。黄连汤证,下虽寒而上则热,故君黄连以清上热;白头翁证,纯为火郁湿蒸,仍得用黄连来清火去湿。即诸泻心汤用它,亦还是在清除邪热,所以黄连最是清除心腹积热的专品。张元素说:“黄连治郁热在中,烦躁恶心,兀兀欲吐,心下痞满。”黄连的作用,略尽于此。

十五、 白术

白术在《伤寒论》里,有10个方剂选用了它,表列如下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〖〗3两〖〗五苓散〖〗18铢理中丸〖〗3两真武汤〖〗2两附子汤〖〗4两甘草附子汤〖〗2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〖〗4两〖〗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〖〗2两桂枝人参汤〖〗3两麻黄升麻汤〖〗6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,如: ① 桂枝、去桂、加茯苓白术汤;② 桂枝去桂加白术汤;③ 附子汤。
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:  芍药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(切)、白术、茯苓各三两,大枣十二枚(擘)。(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。——二十八条)

桂枝去桂加白术汤:  附子三枚(炮,去皮),生姜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擘),甘草二两(炙),白术四两。(风湿相搏,大便坚,小便自利者。——一百七十四条)

附子汤:  见前。
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,是水郁于中,既不能汗,又不能尿,所以用白术同茯苓来去水利湿。去桂加白术汤证,是湿困脾脏,脾阳停而胃纳呆,所以重用白术除湿以运脾。附子汤证,阳虚而水不化,所以白术独重,行其水寒。可见白术自是除湿专药,不过白术是益脾以化湿,因而小便利不利,均无所禁,而与茯苓、猪苓行水以去湿者,截然不同。

十六、 杏仁

杏仁在《伤寒论》中,有10个方剂有它,如表所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麻黄各半汤〖〗24枚桂枝二麻黄一汤〖〗16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〖〗50个〖〗麻黄汤〖〗70个〖〗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〖〗50个〖〗大青龙汤〖〗40枚小青龙汤(加减法)〖〗半升大陷胸丸〖〗半升麻子仁丸〖〗1升麻黄连轺赤小豆汤〖〗40个它的主要作用,表现在下列几个方剂里: ① 麻黄汤;②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;③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。

麻黄汤:  见前。
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:  见前。

桂枝加厚朴杏子汤:  桂枝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三两(切),芍药三两,大枣十二枚(擘),厚朴二两(炙,去皮),杏仁五十枚(去皮、尖)。(太阳病,下之微喘。——四十三条)

杏仁为利气泄肺专药,以上三方,均有喘证,所以都重用杏仁。李东垣说:“杏仁下喘,治气也;桃仁疗狂,治血也,俱治大便秘,当分气血。昼则便难行,阳气也;夜则便难行,阴血也。故虚人便秘,不可过泄,脉浮者属气,用杏仁、陈皮;脉沉者属血,用桃仁、陈皮。”日人吉益为则谓杏仁主治停水,这是舍本逐末,不是杏仁的主要作用;逐水,只是气行而水泄的结果,正如李东垣用以通便之说;明乎此,杏仁的主治,大为了然。

十七、 栀子

栀子在《伤寒论》方中凡八见,计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栀子豉汤〖〗14个〖〗栀子甘草豉汤〖〗14个栀子生姜豉汤〖〗14个栀子厚朴汤〖〗14个栀子干姜汤〖〗14个栀子蘖皮汤〖〗15个〖〗枳实栀子汤〖〗14枚茵陈蒿汤〖〗14枚在这八个方剂里面,有两个方剂,栀子在其中是主要作用: ① 栀子蘖皮汤;② 栀子豉汤。

栀子柏皮汤:  肥栀子十五个(擘),甘草一两(炙),黄柏二两。(伤寒: 身黄,发热。——二百六十一条)

栀子豉汤:  栀子十四个(擘),香豉四合(绵裹)。(虚烦不得眠,反复颠倒,心中懊。——七十六条)

栀子有解热、利湿作用,唯其解热,所以能治烦躁,栀子豉汤是其例。唯其利湿,所以能疗身黄,栀子蘖皮汤是其例。朱震亨说:“栀子泻三焦之火,屈曲下行,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。”可算尽得栀子的性能。

十八、 柴胡

《伤寒论》中凡七个方剂都选用了柴胡,如表列: 

从上表看出小柴胡汤是使用柴胡的代表方剂。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小柴胡汤〖〗半斤〖〗大柴胡汤〖〗半斤柴胡加芒硝汤〖〗216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〖〗4两柴胡桂枝汤〖〗4两柴胡桂枝干姜汤〖〗半斤四逆散〖〗等分小柴胡汤:  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人参三两,半夏半升(洗)、甘草(炙)、生姜(切)各三两,大枣十二枚(擘)。(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。——九十六条)

王好古说:“柴胡能去脏腑内外俱乏,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,又入足少阳,在经主气,在脏主血,前行则恶热,却行则恶寒,惟气之微寒,味之薄者,故能行经。”柴胡的唯一作用,即在助少阳经气,以解表里之邪,既不吐,不汗,不下,使病潜然而解,亦可汗,可吐,可下,使病向机而解,王好古谓“去脏腑内外俱乏”,既指此意义,所以他有和解药的称号。

十九、 石膏

石膏在《伤寒论》中亦有七个方剂选用它,计如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二越婢一汤〖〗24铢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〖〗半斤〖〗大青龙汤〖〗鸡子大〖〗白虎汤〖〗1斤〖〗白虎加人参汤〖〗2斤竹叶石膏汤〖〗1斤麻黄升麻汤〖〗6铢其中石膏列主要地位的有三个方剂: ① 白虎汤;② 大青龙汤;③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
白虎汤:  知母六两,石膏一斤(碎),甘草二两(炙),粳米六合。(伤寒脉滑而厥,里有热。——三百五十条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,遗尿。——二百一十九条)

大青龙汤:  见前。
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:  见前。

石膏是专清肺胃热的药。李东垣说:“石膏足阳明药也。故仲景治伤寒阳明证,身热、目痛,鼻干、不得卧。身以前,胃之经也,胸前,肺之室也。邪在阳明,肺受火制,故用辛寒,以清肺气,所以有白虎之名。”石膏所治,多为表里皆热证,否则便宜审用。即从上列三方所主治,亦可以窥其端倪。

二十、 枳实

枳实在《伤寒论》全部方剂中,亦占七方,略如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大柴胡汤〖〗4枚栀子厚朴汤〖〗4枚枳实栀子汤〖〗3枚〖〗大承气汤〖〗5枚小承气汤〖〗3枚麻子仁丸〖〗半斤四逆散〖〗10分其中有代表性的,即枳实栀子汤一个方剂。

枳实栀子汤:  枳实三枚(炙),栀子十四个(擘),豉一升(绵裹)。(大病差后劳复者。——三百九十三条)

枳实为除满消结药,《金匮》里的枳术汤治“心下如盘”,厚朴七物汤治腹满,大论的承气汤等,都是佐证。《名医别录》说:“破结实,消胀满,”的是经验之谈。枳实栀子汤证,证不具述,当亦为劳复宿食之类,否则便不能用这破结药。王好古说:“枳壳主高,枳实主下。高者主气,下者主血。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,实主心腹脾胃之病。”临床时可参考。

二十一、 细辛

细辛在《伤寒论》里有六个方剂有它,略如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小青龙汤〖〗3两〖〗麻黄细辛附子汤〖〗2两〖〗当归四逆汤〖〗3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〖〗3两乌梅丸〖〗6两真武汤(加减法)〖〗1两细辛在上列方剂中,有两个方剂可算是它在里面起到重要作用的: ① 小青龙汤;② 麻黄附子细辛汤。

小青龙汤:  麻黄(去节)、芍药、细辛、干姜、甘草(炙)、桂枝(去皮)各三两,五味子半升,半夏半升(洗)。(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。——四十一条)

麻黄细辛附子汤:  麻黄(去)节二两,细辛二两,附子一枚(炮,去皮)。(少阴病,始得之反发热、脉沉者。——三百零一条)

细辛为自里达表的辛温发散药,凡里有在经之寒湿,最是擅长。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有水气,是寒湿;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脉沉,也是寒湿,所以都用细辛发其在里之湿而出于表。

二十二、 芒硝

芒硝在《伤寒论》中有六个方剂用到它,计如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柴胡加芒硝汤〖〗2两大承气汤〖〗3合调胃承气汤〖〗半升〖〗大陷胸汤〖〗1升〖〗大陷胸丸〖〗半升〖〗桃核承气汤〖〗2两其中主要的有三个方剂: ① 大陷胸汤;② 大陷胸丸;③ 调胃承气汤。

大陷胸汤:  大黄六两(去皮),芒硝一升,甘遂一钱七。(结胸热实,心下痛,按之石鞕。——一百三十五条)

大陷胸丸:  大黄半斤,葶苈子半升(熬),芒硝半斤,杏仁半升(去皮、尖,熬黑)。(热入,因作结胸,项强如柔痓状。——一百三十一条)

调胃承气汤:  大黄四两(去皮,清酒洗),甘草二两(炙),芒硝(半升)。(胃气不和,谵语。——二十九条蒸蒸发热。——二百四十八条腹胀满。——二百四十九条)

成无己说:“《内经》云,咸味下泄为阴。又云,咸以软之,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。气坚者,以咸软之;热盛者,以寒消之。故张仲景大陷胸汤、大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,以软坚去实热,热不至坚者,不可用也。”大黄泄热,芒硝软坚,是其不同点;热而未坚者,用大黄不用芒硝,小承气汤是其例;坚而热不盛者,用芒硝不用大黄,柴胡加芒硝汤是其例。

二十三、 牡蛎

牡蛎在《伤寒论》里亦有六个方剂选用它,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〖〗5两〖〗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〖〗2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〖〗1两半牡蛎泽泻散〖〗等分〖〗柴胡桂枝干姜汤〖〗2两小柴胡汤(加减法)〖〗4两其中有两个方剂,牡蛎在里面是比较主要的: ① 牡蛎泽泻散;②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。

牡蛎泽泻散:  牡蛎(熬)、泽泻、蜀漆(暖水洗去腥)、葶苈子(熬)、商陆根(熬)、海藻(洗,去咸)、栝楼根各等分。(从腰以下有水气。——三百九十五条)

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:  桂枝三两(去皮)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擘),牡蛎五两(熬),龙骨四两,蜀漆三两(洗,去腥)。(亡阳,必惊狂,卧起不安。——一百一十二条)

牡蛎的主要作用有二: 重用为咸寒软坚药,成无己说:“牡蛎之咸,以消胸膈之满,以泄水气,使痞者消,硬者软。”牡蛎泽泻汤是其例子;与龙骨合用为平亢阳、镇惊怯药,邹澍说:“龙骨之用,在火不归土而搏水;牡蛎之用,在阳不归阴而化气。龙骨之引火归土,可借以化气生精;牡蛎之召阳归阴,可借以平阳秘阴。”救逆汤是其例子。

二十四、 厚朴

厚朴在论中亦占六方,列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〖〗2两栀子厚朴汤〖〗4两〖〗大承气汤〖〗半斤小承气汤〖〗2两麻子仁丸〖〗1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〖〗半斤〖〗厚朴在这六个方剂中,有两个方剂有它的代表性: ①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;② 栀子厚朴汤。

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:  厚朴半斤(炙,去皮),生姜半斤(切),半夏半升(洗),甘草二两,人参一两。(发汗后,腹胀满者。——六十六条)

栀子厚朴汤:  栀子十四个(擘),枳实四枚(水浸炙令黄),厚朴四两(炙,去皮)。(心烦、腹满,卧起不安。——七十九条)

厚朴为导气滞、消胀满药。朱震亨说:“厚朴气温,能泻胃中之实,其治腹胀者,因其味辛,以提其滞气, 滞行则去之。”李东垣说:“苦能下气,故泻实满;温能行气,故散湿满。”皆经验之谈。两证: 一属寒,一属热,寒热之因虽各有不同,而其中有气滞则一,所以都重用厚朴,以导滞、消满。

二十五、 蜜

蜜在论中,亦有六方,如表列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蜜煎方〖〗7合〖〗乌梅丸〖〗猪肤汤〖〗1升〖〗理中丸〖〗麻子仁丸〖〗大陷胸丸〖〗2合蜜在其中占主要的有两个方剂: ① 蜜煎方;② 猪肤汤。

蜜煎方:  食蜜七合,微火煎,凝如饴状,捻作挺,内谷道中。(津内竭,虽鞕不可攻,宜蜜煎导而通之。——二百三十三条)

猪肤汤:  猪肤一斤,白蜜一升,白粉五升。(下利、咽痛,胸满、心烦。——三百一十条)

李时珍说:“蜜之功有五: 清热也,补中也,解毒也,润燥也,止痛也。生则性凉,故能清热;熟则性温,故能补中。甘而和平,故能解毒;柔而濡泽,故能润燥。缓可以去急,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。”这里所列举的两个方剂,前方即所以润燥,后方即所以止痛。

二十六、 香豉

香豉在《伤寒论》中凡五见,共表列如下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栀子豉汤〖〗4合〖〗栀子甘草豉汤〖〗2合栀子生姜豉汤〖〗4合枳实栀子汤〖〗1升瓜蒂散〖〗1合香豉的主要作用,却显现在栀子豉汤中。

栀子豉汤:  见前。

香豉苦寒,治时疾热病,烦躁、满闷,表热能散,里热能清。所以伤寒病的烦热。无一不用它。有人说,栀子豉汤,主要是栀子,但瓜蒂散证亦满而烦,便没有栀子了。可见香豉确能除烦热无疑。它和栀子比较,栀子清里热而利湿,香豉两解表里邪热,是其不同。

二十七、 当归

在《伤寒论》全部方剂中,有四个方剂选用了当归,列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乌梅丸〖〗4两麻黄升麻汤〖〗1两当归四逆汤〖〗3两〖〗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〖〗3两以上四方,应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。

当归四逆汤:  当归三两,桂枝三两(去皮),芍药三两,细辛三两,甘草二两(炙),通草二两,大枣二十五枚(擘)。(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。——三百五十一条)

方治脉细欲绝,即营分大亏的象征,所以主用当归以补营。成无己说:“脉者,血之府,诸血皆主心,凡通脉者,必先补心、益血,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。”所见甚是。

二十八、 葛根

葛根在《伤寒论》中,亦有四个方剂有它,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桂枝加葛根汤〖〗4两葛根汤〖〗4两〖〗葛根加半夏汤〖〗4两葛根黄芩黄连汤〖〗半斤〖〗以上四方,葛根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有两个: ① 葛根汤;② 葛根黄芩黄连汤。

葛根汤:  葛根四两,麻黄三两(去节),桂枝二两(去皮),生姜三两(切),甘草二两(炙),芍药二两,大枣十二枚(擘)。(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。——三十一条)

葛根黄芩黄连汤:  葛根半斤,甘草二两(炙),黄芩三两,黄连三两。(桂枝证,下之,利不止,脉促,喘而汗出。——三十四条)

李东垣说:“干葛其气轻浮,鼓舞胃气上行,生津液,又解肌热,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。”是葛根的主要作用,为升津、达表。项背强,即由津液不能外达;利不止,即是津液的不能上升。所以总以葛根为主。阳明是燥金主事,葛根既能升发津液,因而为阳明耑药。

二十九、 粳米

粳米在论中,亦选用到四个方剂,列表如次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白虎汤〖〗6合白虎加人参汤〖〗6合竹叶石膏汤〖〗半升桃花汤〖〗1升〖〗以上四方,唯桃花汤里的粳米,是有重要作用的。

桃花汤:  赤石脂一斤(一半全用、一半生筛末),干姜一两,粳米一升。(少阴病,下利便脓血。——三百零六条)

粳米有止烦、止渴、止泻的作用,其所以然的道理,正如寇宗奭说:“平和五脏,补益气血。”这是一味以食养胜病的药物。桃花汤用以培正止血,白虎汤用以生津止渴,竹叶石膏汤用以培元除烦。

三十、 栝楼根

栝楼根在论中亦有四个方剂用到它,略如下表: 方名〖〗分量〖〗主要药小青龙汤(加减法)〖〗3两小柴胡汤(加减法)〖〗4两〖〗柴胡桂枝干姜汤〖〗4两牡蛎泽泻散〖〗等分栝楼根的主要作用,表现在小柴胡汤的加减法里面。

小柴胡汤加减法:  若渴,去半夏加人参,合前成四两半,栝楼根四两。

成无己说:“津液不足则为渴,栝楼根味苦微寒,润枯燥而通行津液,是为渴所宜也。”柴胡桂枝干姜汤,因有渴而心烦证,栝楼根亦用到四两,可以想见。

 


任应秋论伤寒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