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久泻案四则

刘树农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久泻案四则

例1. 邹某某,女,40岁,医生。

初诊:1972年3月。七八年前患菌痢,嗣后大便溏薄,间有粘液,肠鸣时作,便时常有腹痛后重,经检查为慢性结肠炎,久服温补脾肾及涩肠之剂,无效。询知眠食尚可,诊脉缓沉,舌苔白滑微腻。因从“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”论治,用“陷者举之”之法。

党参三钱,羌独活各三钱,前柴胡各三钱,枳壳二钱,桔梗二钱,水炙甘草一钱,川芎一钱,赤茯苓三钱,生姜一钱,陈米(包)三钱。

服上方五剂后,大有好转,改用清湿热法。

炒银花四钱,北秦皮三钱,煨木香二钱,香连丸(吞)五分,茵陈三钱,白芷五分,蒲公英三钱,夏枯草三钱,炒黄芩二钱,炒白芍三钱。

上方稍事加减,连续服至20余剂,完全痊可,迄未复发。

例2. 朱某,男,30多岁,枫林中学教师。

初诊:1974年9月。患慢性结肠炎五年,大便稀溏,日三四行,肠鸣腹痛,舌薄苔少,口苦而干,脉沉滑,从湿热留于肠间,传导失职论治。

香连丸(吞)一钱,北秦皮三钱,炒白芍三钱,白茯苓三钱,白芷一钱,防风三钱,蒲公英三钱,夏枯草三钱。

上方出入,服至20多剂,痊愈,迄未复发。

例3. 陆某某,男,30岁,邮电局工人。

初诊:1967年5月。患者十二年前病菌痢,嗣即大便溏薄,经常带有粘液及血液,日行四五次,腹痛休止无定。叠经镜检,确诊为慢性结肠炎。中西医药治疗多年,未见显效。偶或停止,至多不过一星期,即复发。进油腻食物,便泄加剧。诊脉沉弦而缓,舌苔薄白而滑,询知食纳尚可。拟宗叶天士“腑阳有热,脏阴有寒”论治,苦寒与辛温齐头并进。

制苍术三钱,煨木香二钱,槟榔炭三钱,防风三钱,陈皮二钱,炒白芍三钱,香连丸(吞)一钱,炒银花五钱,蒲公英三钱,夏枯草三钱。

复诊:1976年6月。上方连服14剂,大便成形,粘液及血液已少见,次数亦减。粪检,红、白细胞均减少。

上方加焦谷麦芽各三钱,连服14剂后,大便正常,试食油腻,亦无反复。与调理之剂,巩固疗效。处方如下:

制苍白术各三钱,煨木香二钱,槟榔炭三钱,炙鸡内金三钱,炒银花五钱,炒扁豆三钱,炒杯山药三钱,蒲公英三钱。服20余剂后,痊愈,至今未曾复发。

例4. 孙某某,男,50多岁,干部。

初诊:1975年10月。患慢性肠炎五六年,大便溏薄,间或夹有粘液,次数或多或少。最近四天来,大便泄泻,无腹痛,小便清长。诊脉沉细,苔满布黑腻而滑,口不渴。显系脾肾两阳偏虚,寒湿之邪偏重。暂拟侧重于叶天士所谓“脏阴有寒”方面论治,用桂附理中汤加味。其属于“腑阳有热”之肠炎本病,姑从缓议。

制附片三钱,上肉桂五分,党参三钱,焦白术三钱,炙甘草一钱,炮黑干姜一钱,补骨脂三钱,炒菟丝子四钱。四剂。

二诊:服温补脾肾之剂,泄泻已止,黑腻之苔亦化。脉象沉缓。大便仍不甚正常,不成形,间或有粘液,日行二三次。脏阴之寒已得解,腑阳之热仍痼结,拟兼顾图之。慎起居,节钦食,尤当加意于药饵之先。

煨木香二钱,川黄连四分,制苍白术各三钱,北秦皮三钱,白芷一钱,茵陈三钱,炮姜一钱,蒲公英三钱,夏枯草三钱。

上方连服30余剂,大便正常。

按:历来对久泻的治疗,多从事于温脾肾,除寒温,久治不应,则用固涩。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属于慢性肠炎。目前,临床上在本病的脏腑辨证中,确实是腑病居多,脏病较少。同时也体现了腑病多热、脏病多寒的一般规律性。于此,体会到叶天士对古人所谓“肠风便血”症,提出的“腑阳有热,脏阴有寒”的见解,对久泻的治疗,也具有指导意义。有关本病偏于腑或偏于脏或脏腑并病的辨证论治,于上述的几则医案中,似可略见端倪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刘树农论内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