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研读

《伤寒论•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》剖析(四)

刘渡舟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》剖析(四)

小青龙汤证

小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,即麻黄汤去杏仁,加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、半夏、芍药而成。

《医宗金鉴》释此方曰:“表实无汗,故合麻、桂二方以解外。去大枣者,以其性滞也;去杏仁者,以其无喘也,有喘者仍加之;去生姜者,以有干姜也,若呕者仍用之;佐干姜、细辛,极温极散,使寒与水俱得以汗而解;佐半夏逐痰饮,以清不尽之饮;佐五味收肺气,以敛耗伤之气……”

然此方虽为外解表寒,内散水气,表里两解之方,用治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、或喘者”等证,亦能治无表证之“寒饮”内伏,出现的或喘或咳等证。

由此言之,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虽皆擅表里两解,但服大青龙汤未有不发汗者,而小青龙汤则有发汗与不发汗之异。

此方治寒饮咳喘,无论有表证无表证而皆有特效,故用之得当,则效如桴鼓。然事物皆是一分为二的。既要看到此方之长,而亦要指出其弊,因本方辛烈走窜,具有伐阴动阳之偏,如果用之不慎,往往发生各种的变证,反使病情加重,亦不可不知。

为了正确使用小青龙汤起见,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
1 辨脉

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,故脉来以弦,按之有力,弦主饮病;抑或脉见浮紧,则反映表寒里饮之象;如果寒饮内伏,浸循日久,其脉则沉,沉主水病,按之以有力为辨。

然须注意的,凡见关脉迟,或尺脉微,抑或寸口之脉濡弱无力,是为正气不足,心肾先虚,反映荣气不足,血少之故。这样,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伐其正气。

2 辨色

1 水色: 小青龙证,为水寒射肺,或寒饮内伏,寒为阴邪,必羁阳气,而使心肺荣卫之气涩滞,不能上华于面,故患者面部日呈现黧黑色,为水饮外候,古人将它叫做“水色”。

2 水环: 小青龙证,有的人两目周围呈现黑圈,互相对称,我们称做“水环”,主寒饮内伏,为患较深。

3 水斑: 小青龙证,日久失治,水气滞而不行,在患者的额头、鼻柱、两颊、下颏等部位,皮里肉外显现黑斑(如同妊女妊娠斑),我们叫其“水斑”,主寒饮之邪而更重一层。

3 辨舌

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,肺寒津凝,故舌苔多见水滑之状;舌质偶见肥大,如见淡嫩之色,则麻黄、细辛等药慎用为佳。

4 辨证候

1 辨痰涎形状: 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,津凝气滞之证,咳嗽必然多痰,咯痰较爽,因系寒性水饮,故痰涎清稀不稠,形如泡沫,落则顷刻化水。然亦有咳出之痰,明亮晶彻,形如鸡子清状,亦属寒凝津聚所致,必冷如凉粉,口舌感凉为辨。

2 辨喘咳症状: 小青龙证在咳喘方面有三种情况,一种是咳重而喘轻,如《伤寒论》第41条所说:“伤寒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……”指出咳嗽为重,而气喘反轻;另一种是喘重而咳轻,如《金匮·痰饮咳嗽》说的“咳逆倚息,不得卧,小青龙汤主之”,指出了喘息为重,而咳嗽为轻的证情;第三种是咳喘皆重的证候,如同篇所说:“膈上病痰,满喘咳吐,发则寒热,背痛腰疼,目泣自出,其人振振身剧,必有伏饮”,乃是咳与喘俱重的描述。但是,尽管咳喘有重有轻,而用小青龙汤温寒蠲饮则一。

3 辨兼见证: 小青龙证为水饮之邪,除咳喘外,多有兼见之证。如水寒上犯,阳气受阻,则兼见“噎”证;水寒中阻,胃气不和,则兼见“呕”证;水寒滞下,而使膀胱气化不利,则兼见“少腹满而小便不利”之证;若外寒不解,太阳气郁,则兼见“发热”、头痛等证。

以上四个辨证方法,为正确使用小青龙汤提供了客观根据。但是,所述之证候也不一定必须悉具,如见到其中的两三个主证认为无误时,便可使用小青龙汤治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刘渡舟论伤寒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