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胃窦炎医案三则及体会
黄文东
【摘要】
【关键字】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胃窦炎医案三则及体会
案1 符某某,男,37岁,工人。
初诊: 1975年3月20日。
去年11月份胃痛较甚,经西药治疗,迄未见效。X线钡餐检查,诊断为“胃窦炎”。
目前胃痛偏右侧,自觉胃脘似有物顶住,大便干燥,每天一次,无嗳气泛酸。舌质红,脉细弦。气滞作痛,痛有定处,乃久病入络,夹有瘀血之症。治以调气化瘀之法。
广木香二钱,制香附三钱,元胡索三钱,当归三钱,赤白芍各三钱,炙甘草一钱半,金铃子三钱,青陈皮各二钱。七剂。
二诊: 3月27日。
药后胃痛已瘥,胃脘部仍似有物顶住,大便已润。脉细弦,舌质红。再守原意。
前方加红花一钱半。七剂。
三诊: 4月3日。
胃痛消失,有物顶住感已减,排气增多,自觉舒适,大便正常,寐安。舌红,脉细带弦。
前方加丹参四钱。七剂。
四诊: 4月10日。
胃痛未发,胃脘部有物顶住感续减。舌红,脉细带弦。短期治疗,病情好转较快,深为可喜。本月15日即将离沪回厂。再守原法,巩固疗效。
木香二钱,制香附三钱,旋复梗三钱,当归三钱,赤白芍各三钱,炙甘草一钱半,丹参四钱,青陈皮各三钱,炙鸡金三钱。七剂。
案2 李某某,男,18岁,学生。
病史: 1964年5月起,胃痛每一月左右发作一次,有周期性,至今已有九年。发作时为剧痛,颇难忍受,呕吐酸水,饮食即吐,每次发作期为10~15天,治疗后始能渐渐轻减。在1968年7月经某医学院住院检查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共6个月,缓解后出院。出院诊断: 根据X线摄片为胃窦炎幽门痉挛。出院后胃痛仍有发作,在1969年10月再住某医院(中西医结合病房)共二个月。出院后每年发作5~6次,每次发作期仍为10~15天,至今未愈。
初诊: 1973年7月18日。
胃痛时发时愈,已有九年之久。发作时为剧痛,泛吐酸水,不能饮食,痛减后怕冷喜睡,连续十五天左右,始能起床,饮食渐进。舌苔白腻,脉象小弦。此为胃中有寒,气失和降,气聚则痛,上逆为呕吐。在发作时治以温中止痛,理气降逆为主。
炮姜一钱,肉桂一钱,姜半夏三钱,青陈皮各三钱,紫苏三钱,白芍三钱,旋覆花(包)三钱,制香附三钱,广木香二钱,元胡索三钱,煅瓦楞一两。此方在发作时服七剂。不发时用和胃调气,佐以温中之法。
旋覆花(包)三钱,陈皮三钱,姜半夏三钱,紫苏三钱,白芍三钱,茯苓三钱,炒枳壳二钱,炮姜一钱,煅瓦楞五钱。此方在痛止后继续服之。
复诊: 9月19日。
据述回去后,因胃痛未发作,先服和胃调气方共33剂。以后曾小发作一次,因吃玉米黍后,觉胃中不舒,并有胃痛,与食物不慎有关。服温中止痛方四剂即愈。痛止后继续服和胃调气方,前后共服60剂,至今胃痛未发,饮食大便正常。嘱暂时停药,注意饮食寒暖,以防复发。
1974年10月,其父因公来沪,特携带病史记录,面述服中药后经过情况,并说病已痊愈,现在身体很好,除正常工作外,并参加体育活动和劳动锻炼,心情愉快。
案3 曹某某,男,成年,农村干部。
初诊: 1975年5月31日。
胃痛已十余年,近两年来发作频繁,痛势加剧。今年曾在某医院住院检查治疗,诊断为“胃窦炎”。
目前胃脘疼痛作胀,痛则汗出、无力,嗳气矢气甚少,不能吃干饭,口干,素有失眠。舌质红,苔薄腻,脉小弦。脾不健运,胃失降和,气滞作痛,兼有阴血亏虚之象。治拟健脾和胃,理气止痛,仿一贯煎法。
北沙参三钱,金铃子三钱,元胡索三钱,当归三钱,白芍三钱,生甘草一钱半,枳壳二钱,青陈皮各三钱,大腹皮三钱,焦六曲四钱。六剂。
二诊: 6月7日。
一周来胃痛发作两次,不甚剧,腹胀减轻,胃纳略增,大便二日一行,不畅。舌脉如前。再予前法。
原方加制川军一钱半。七剂。
三诊: 6月14日。
近日胃痛曾有小发,痛势减轻,腹不胀,但吃干饭即觉不舒,下肢无力。舌质红,苔薄腻,脉弦细。原方加减。
原方去当归,加丹参三钱,木香二钱。七剂。
四诊: 6月21日。
胃脘作胀消失,隐痛减轻,胃纳好转,胁痛,睡眠不安,大便一二天一次。再守原意。
北沙参三钱,金铃子三钱,元胡索三钱,白芍三钱,生甘草一钱半,夜交藤一两,丹参三钱,知母三钱,制川军一钱半。七剂。
五诊: 7月17日。
日前感冒发热,故未能从远途前来就诊。近日胃脘疼痛未发作,肝区略有隐痛,纳食较香,大便每天一次。舌质红,苔薄腻,脉弦细。再守原方加减。
金铃子三钱,元胡索三钱,木香三钱,制香附三钱,制川军一钱半,郁金三钱,青陈皮各三钱,佛手二钱。七剂,间日服一剂。
体会
案1经钡检已确诊为“胃窦炎”,属祖国医学“胃痛”范畴。黄老抓住辨证关键在于: 胃痛已久,痛有定处。认为此症不仅气滞作痛,已进一步发展到瘀阻胃络。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指出:“初病在经,久痛入络,以经主气,络主血,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……而辛香理气,辛柔和血之法,实为对待必然之理。”细思黄老处方,确含有深义。用木香、香附、陈皮等辛香理气,当归、红花等辛柔和血,使气机流畅,瘀血蠲除,症情渐减而胃痛终于消失。患者系江苏省沛县某工厂工人,特来上海治病。服药21剂,病痛已告解除,即将返厂。末诊再用调气化瘀之法,处方带回,并嘱适当注意寒暖、饮食,以防复发。
案2胃痛初起,由于受寒停食,多属于气滞作痛。因在发作后忽于治疗,以致胃气失于和降,容易引起发作,故时发时愈。在用药方面,主以肉桂、炮姜辛温止痛,佐以紫苏散寒,白芍缓中,加入理气和胃之品,在发作时可以取效。但于不发作时,必须用和胃理气为主,佐以温中,不但防止复发,又能使脾胃健旺,增强抗病能力,故久病得以治愈。
案3由于长期胃痛脘胀,饮食减少,日久阴血不足,而见便燥、口干、舌红之象,故仿景岳一贯煎法,用沙参、当归、白芍等养阴而不腻,金铃子、枳壳、陈皮等理气而不燥,缓缓调治,渐奏功效。服药二十余剂之后,胃脘胀痛消失,饮食渐增。反之,如香燥伤阴,腻补碍胃,弊端立见。
黄文东论脾胃病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