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中医药治愈多发性流注(败血症)
顾伯华
【摘要】
【关键字】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中医药治愈多发性流注(败血症)
一例张姓,女,17岁,学生。1964年9月1日入院。住院号: 6992。
患者于入院前1周背部发生1个小疖,红肿热痛。经自行挑破,并挤压出脓,次日即形寒发热,继则右肩胛、两大腿、左肩及颈部先后出现肿块6个,疼痛较甚,发热持续不退,早轻暮重,大便干结、三日未行。曾注射青霉素3瓶,症情未减,来我院诊治。
体格检查: 体温39.8℃,脉搏120次/分,呼吸30次/分,血压100/60毫米汞柱,神志清楚,急性痛苦面容,全身皮肤无瘀斑,眼结膜无黄染,心(-),肺(-),腹软,肝、脾未触及,右大腿下1/3处有肿块2个,1个在前,1个在后,大小各约7厘米×6厘米、6厘米×5厘米,左大腿中段伸侧面有肿块1个,约6厘米×4厘米,左肩背的肿块约6厘米×6厘米,左颈部的肿块约1.5厘米×1.0厘米,此外,右肩胛有肿块1个,边界范围不清。以上肿块,其皮色不红,压痛明显,均无波动感。背部正中有疮口1个,疮面凹陷,无脓液,周围皮色不红。
实验室检查: 白血球12200,中性81%。血培养: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,凝固酶试验阳性,红霉素中度敏感,合霉素轻度敏感,其他抗菌素均不敏感(据1964年9月1日化验报告)。
辨证施治: 多发性流注,形寒高热。初由背部生疖,经挑破刺伤,强加挤压,致使毒邪流入营血,走窜肌肉经隧,所停之处,气血为之瘀滞,毒邪凝结而成流注。四肢及躯干部共有肿块6个,肿势散漫,边界不清,皮色不红,疼痛剧烈,伴有口渴欲饮;不思纳食,大便干结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火毒鸱张,还防走窜。治以凉血清热解毒。
内服:
鲜生地一两,赤芍三钱,丹皮三钱,川连二钱,银花五钱,连翘一两,紫地丁一两,黄芩三钱,黄柏三钱,生大黄(后下)三钱,生甘草一钱。
外用: 金黄膏掺红灵丹,敷患处。
上药连服4剂,并另吞雄黄粉三分,症势得以初步控制,未见新的脓肿出现。第5天起续用原方去川连,另服黄连素片,每天4次,每次200毫克。3天后,体温降至37.6℃,白血球降至5600,中性58%。除大腿部2个肿块尚感疼痛外,其余均趋向消散吸收,肿块缩小,疼痛消失。9月10日血培养结果: 未见细菌生长。
9月11、12日,患者自行勉力去厕所,致体温又升(38.9℃),白血球14800,中性82%,右大腿肿块增大,疼痛加剧,并逐渐出现波动感。至9月29日切开排脓,排出脓液50毫升左右。内服和营清解之剂,外用二宝丹、九一丹药线引流,外盖红油膏纱布。至10月14日生肌收口。功能锻炼2天,步履恢复而出院。
出院诊断: 多发性余毒流注(中医);肌肉深部脓肿伴发败血症(西医)。
体会
本病倒在9月1日做血培养,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,除红霉素中度敏感、合霉素轻度敏感外,其余抗菌素均不敏感。至9月10日再作血培养;结果为阴性。在这10天中,未进行任何抗菌素治疗,且在此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亦未用过任何化学药品和抗菌素治疗,只用大剂凉血清热解毒的中药,说明了这些中药是有抗菌作用的。就这1例来看,这些中药,似有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败血症的作用。
据陈忠等氏报告,有少数病例因治疗不够彻底,出院后,还有发生死亡的情况。本病例亦由于病情刚控制,而勉强步履,引起毒邪再燃,最后有2个肿块经切开排脓才得痊愈。
(顾伯华唐汉钧)
顾伯华论外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