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湿疹

顾伯华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 

湿疹

病例1. 余某,女,20岁,职工。住院号: 34339。入院日期: 19741230日。

患者自19737月,先两耳生中耳炎,以后两耳轮及四周起丘疹,水疱瘙痒、糜烂、流汁,日渐漫延至整个头皮、面颊。曾用中药,因取效慢,要求转某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,强的松10毫克、日3次(口服),外用新霉素糠馏油糊剂,再用生地注射液静脉滴注20日,普鲁卡因、维生素C静脉封闭20日。后好转,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,每次5毫克,维持量,出院。19744月又急性发作,播散到全身,以腋下、腹股沟最重,又住该院治疗。再加大激素量,ACTH静脉滴注,同时加用维生素B6等治疗。两个月后好转,强的松用维持量5毫克,每日2次。但到10月又复发,再加大激素量仍不能控制,且日益加重,转中医治疗。检查: 一般情况好。整个头皮遍布丘疹、水疱、糜烂,结油腻黄色痂片,渗液较多。两腋、胸腔、腹股沟、腘窝也有同样皮损。枕后、颈、腋、腹股沟均有蚕豆到杏仁大淋巴结肿大,轻度压痛。实验室检查: 血红蛋白11g/dl110g/L),红细胞4.0×106/mm34.00×1012/L),白细胞总数6100mm36.1×109/L),中性粒细胞62%,淋巴细胞38%,血小板计数142000/mm3142×109/L)。脓液涂片培养: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。诊断: 湿疹。

初诊: 湿疹满布头皮,耳轮满布丘疹、水疱,糜烂,滋水淋漓,结油腻的黄色痂片,头皮白屑成堆、剧痒,全身也有同样皮损,大便干结,多4日一行。苔薄黄质红,脉弦细。证属湿热内蕴。拟清热利湿通便。处方: 生大黄(后下)6克,黄芩9克,野菊花9克,蒲公英30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天花粉12克,生地30克,虎杖15克,侧柏叶12克,土茯苓30克,粉萆薢15克。强的松5毫克,每日1次。剃去头发,外用青黛散,麻油调敷患处。

二诊: 1975217日。上方加减服1个半月,大部分皮损消退,但头皮好转较慢,大便通畅。苔薄,脉细。拟祛风清热利湿。处方: 桑叶9克,野菊花9克,防风9克,焦白术9克,生大黄(后下)6克,茵陈15克,土茯苓30克,苍耳子9克,车前草30克,苦参片12克,黄芩9克。

三诊: 224日。药后多数皮损痊愈,近日月经来临又复发。患者诉两年来一直如此。拟前方为主,佐调冲任之品。处方: 野菊花9克,苍耳子9克,黄芩9克,车前草30克,生甘草4.5克,生大黄(后下)6克,大生地30克,淫羊藿12克,菟丝子12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寒水石18克。强的松减为2.5毫克,每日1次。

四诊: 421日。皮损全退,有时反复,四肢屈侧皮肤干燥脱屑肥厚,口干唇燥。苔根薄黄。拟养阴清热利湿为主。处方: 大生地30克,玄参9克,天花粉9克,南沙参12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生山楂15克,粉萆薢15克,苦参片12克,龙胆草9克,车前草30克,生大黄(后下)6克。此方加减服两个月而痊愈。激素已全部停用。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
按: 湿疹一病,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,如浸淫遍体、滋水很多的叫“浸淫疮”,发于耳部的叫“旋耳疮”,在腘窝等处的叫“四弯风”,在阴囊的叫“肾囊风”,统称为“湿疹”。外感受风,湿热阻于肌肤,内因脏腑失调和肝胆郁火,脾湿不化,冲任不调,血虚风燥,皆可导致本病发生。急性发作总宜清热利湿为主,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。发于上部者,加祛风药桑叶、防风、苍耳子;发于中部者,加清肝泄热药茵陈、龙胆草;发于下肢者,加重利湿药土茯苓、车前子等。大便干结者,重用生大黄、土大黄;肝肾不足、冲任失调者,加淫羊藿、菟丝子、肉苁蓉;病久反复发作、津液内耗的,加生地、玄参、天花粉等。

病例2. 麦某,男,57岁,已婚。住院号: 5438。入院日期: 1963107日,出院日期: 1963112日。

3月前,胸部先出现散发性丘疹,状似粟米,瘙痒无度,而两腋下、腹背、上肢遍发,并杂有脓疱,逐渐延及脐下、髂腰、阴囊、臀部、大腿、足踝,搔抓出滋,有的糜烂结有脓痂。全身伴有寒热往来,胃纳不佳,大便干结,3日未行,尿黄且短,口干不多饮。患者曾在某医院诊治,未效。检查: 目前皮损情况: 胸背及上肢有散发性丘疹,夹有脱屑,脐下到两足踝之上遍发丘疹,糜烂结痂,滋水流溢,夹有抓痕、血痂及白色脱屑,尤以两大腿内侧为甚。湿热逗留脏腑,内不得疏泄,为病之本;蕴伏肌肤,外不得透达,为病之标。苔薄黄,脉弦细。故治当清热利湿,佐以通腑利尿,以冀湿热之邪从二便下达。处方: 苍术皮9克,川柏皮9克,茯苓皮9克,苦参片12克,小川连3克,连翘9克,生大黄(后下)9克,炒车前12克,地肤子9克,生山栀9克,生甘草3克。外用: 1%薄荷三黄洗剂,搽丘疹处;黄连素油,搽糜烂处。

上药连服17剂,全身湿疹均减,仅留瘙痒脱屑。阴囊大腿两内侧,尚有渗液瘙痒。按皮损部位结合症状,乃肝经湿热,故改拟龙胆泻肝之意,以泻肝火、利湿热。处方: 龙胆草6克,川柏皮9克,茯苓皮9克,苦参片12克,地肤子12克,银花9克,生大黄(后下)9克,木通3克,炒车前12克,泽泻9克,川黄连3克,碧玉散(包煎)9克。上药服5剂后,证情又减,乃改为下方: 龙胆草3克,川柏皮9克,炒车前9克,泽泻9克,生地12克,苦参片9克,地肤子12克,银花9克,川黄连3克,生大黄(后下)6克。又服4剂,痊愈出院。

按: 本病例发病缠绵3月,在某医院治疗无效,既往又有湿疹发作史,按辨证施治原则认为是湿热蕴蒸肌肤,结合发病部位给予清利湿热、通腑利尿、泻肝经实火等方法治疗,不到1个月时间而愈。

病例3. 赵某,女,26岁,工人。门诊号: 758504

初诊: 1975513日。两手素有湿疹,反复发作已数年。近日因接触化学药品,遍发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瘙痒,糜烂结痂,延及前臂。曾用癣药水,使病情加重。再到某医院皮肤科诊治,外涂可的松、地塞米松、肤轻松等药膏,注射葡萄糖酸钙、硫代硫酸钠等皆不效。目前正是急性发作,水疱满布,部分红肿糜烂,大便两日未行,口干渴。苔薄舌红,脉弦细。拟清热利湿。处方: 细生地12克,京赤芍9克,粉丹皮9克,茵陈12克,蒲公英30克,生大黄(后下)9克,苦参片12克,白茅根30克,生甘草3克。外用上药煎第3次湿敷患处,每日3次,5帖。

二诊: 518日。皮损大部减轻,惟仍瘙痒。尚有小水疱。滋水已少,有的已结痂。处方: 前方加白鲜皮12克。外用青黛散,麻油调后外搽患处。

三诊: 525日。皮肤干燥脱屑,瘙痒减轻,基本痊愈。处方: 龙胆泻肝丸(分吞)9克。地龙片,每日3次,每次5片。外用黄柏冷霜搽患处。

按: 湿疹一病,门诊病例颇多。内服中药,效果明显。除辨证施治外,尚需注意外用药的应用。红肿、糜烂、出水,可用中药第3次煎汤湿敷。约1个月炎症控制,即改用青黛散麻油调搽,可获收湿止痒、清热解毒之效。应用时,可日搽多次,不致使糜烂处结痂,渗出不畅。

青黛散: 青黛60克,石膏120克,滑石120克,黄柏60克,各研细末,和匀。

1%薄荷三黄洗剂: 大黄、黄柏、黄芩、苦参片各等分,共研细末。上药10~15克,加入蒸馏水100毫升,医用石炭酸1毫升。再加入薄荷脑1克,搅匀即成。

黄柏冷霜: 硬脂酸200克,单硬脂酸甘油酯72克,石蜡油160克,凡士林40克,尼泊金1克,苯甲酸钠4克,吐温80 10克,三乙醇胺50克,二中基亚砜20克,黄柏液(14500克。取硬脂酸、单硬脂酸甘油酯、石蜡油、凡士林、苯甲酸钠及尼泊金,置容器内加热至60℃,使熔化(油相)。再取黄柏液、吐温80、三乙醇胺,加入水溶液中,并加热至60℃(水相)。将水相一次性地加入油相中,并用力搅拌至呈乳状,继续搅拌至冷即成。

 

 

 

顾伯华论外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