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过敏性紫癜

顾伯华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过敏性紫癜

病例1. 周某,男,19岁。门诊号: 7450948

初诊: 1975517日。两个多月前先有神疲乏力,关节酸痛,后两下肢有出血斑点。曾服扑尔敏和维生素C,治疗1个多月,仍不断有新的出血点。无牙齿出血史。大便日行1~2次。有时伴有腹痛。检查: 两下肢及手臂散在芝麻至黄豆大小出血点,色由鲜红到紫暗,压之不褪,部分色素沉着斑。实验室检查: 血红蛋白11.3g/dl113g/L),红细胞3.88×106/mm33.8×1012/L),白细胞8100/mm38.1×109/L),中性粒细胞79%,淋巴细胞20%,嗜酸性粒细胞1%。出、凝血时间均为23秒。血小板计数128000mm3128×109/L)。苔薄黄舌质红,脉弦滑数。证属营分有热,迫血妄行,瘀阻肌肤。拟凉血止血、清热化瘀。处方: 细生地18克,赤芍12克,丹皮9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生蒲黄12克,生地榆15克,蒲公英30克,红枣9克,生甘草4.5克。10帖。

二诊: 528日。药后两下肢出血点红色转淡,两上臂仍有少数新发者,大便通畅。苔薄舌红。拟前法出入。处方: 大生地18克,玄参12克,丹皮9克,赤芍12克,紫草9克,生蒲黄12克,茜草9克,阿胶9克(炖烊冲),红枣30克。前方加减,两个多月而痊愈。

按: 本病多由感受风热之邪,与气血相搏,脉络被血热所伤,以致血不循经,溢于脉外,渗于肌肤之间而成。一般以凉血清热化瘀为主。本病例因病期较长,后加用了补血止血的阿胶。此药有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,所以也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

病例2. 顾某,男,27岁,工人。

初诊: 197397日。右大腿4天前瘙痒,后出现猩红热样皮疹,并逐渐增多,以至于部分融合成片,压之不褪色,局部发热。左大腿也有类似情况。无服药史及接触异物史。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。苔薄黄腻,舌质红,尖有刺,脉滑数。湿热蕴积肌肤,迫血妄行,溢于皮下而发斑。拟凉血清热利湿。处方: 细生地15克,京赤芍9克,紫草15克,杜红花6克,黄柏9克,蒲公英30克,炒黄芩6克,苦参片12克,生薏苡仁9克,车前子12克,苍耳草12克。3帖。外用1%薄荷三黄洗剂100毫升洗患处。检查: 血沉、抗“O”、血小板计数。

二诊: 911日。两下肢红肿已退,紫癜色转褐,但背部又有新发,呈散在性瘀点。追问病史,1星期前吃过蟹和酒。再拟前法出入。处方: 小生地30克,粉丹皮9克,蒲公英30克,葎草12克,黄芩9克,粉萆薢15克,苦参片9克,白鲜皮9克,车前草15克,白茅根9克。

三诊: 918日。皮肤损害全部隐退,仅留色素沉着斑。查血沉、抗“O”、血小板计数全部在正常范围内。仅大便不爽。处方: 清解片100片,每次5片,每日2次。

按: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,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和黏膜出血,也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和关节肿痛的症状,血小板计数和血液凝固过程正常。在中医文献资料中属“发斑”、“血证”等范畴。发病原因可分感染、药物、食物3类。此例便是吃蟹引起。“发斑”,中医学有阳证和阴证之分: 阳证者属于热,临床上有发热,唇燥咽干,关节胀痛,小便短赤,皮损轻者如针尖、重者成大片如锦纹;而阴证发斑,属阴寒凝聚,斑点颜色淡红紫暗,数量稀少,临床少见。本病例发斑作痒,下肢为多,湿热蕴积挟有风邪,用凉血清热利湿为主,兼用苍耳草、白鲜皮等祛风止痒。辨证用药,均合病情,故见效较快;若加用通腑泄热之生大黄或许效果更好。

1%薄荷三黄洗剂参见“湿疹”病证。

清解片: 大黄、黄芩、黄柏、苍术各500克,共研细末,和匀,轧片,每片0.3克。

 

顾伯华论外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