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泄泻证治及病案举例

龚志贤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泄泻证治及病案举例

泄泻系指便次增多,便质稀薄不成形,甚至泻水样便而言。

单纯便次多而不稀薄者不能称为泄泻。临床所见有大便习惯性三四天一行,且便干者,称为习惯性便秘;亦有习惯性一日二次大便而无不适者,不为泄泻,此多与饮食有关。譬如以红薯为主食者,因红薯宽肠,可日大便二三行。单大便不成形而便次不多者,谓之“便溏”或“鸭溏”(便如鸭屎不干)。必须便次多且便稀薄者,方可称之为泄泻;其便如水样、见水多质少者,名曰水泻。

泄泻之病四季皆有,以夏秋两季为多。此病中医认识较早,首见于内经,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长夏善病洞泄寒中”;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……湿胜则濡泄。”故有“泄”与“濡泄”之称。后世医家更有“大肠泄”、“暑泄”、“久泄”、“五更泄”、“鸡鸣泻”、“洞泻”、“水泻”等名称。汉唐时尚有“下利”之称,如仲景《伤寒论》281条:“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……”284条:“自利不渴者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……”厥阴篇还有“食则吐蚘,下之利不止”,“下利清谷”等论述,此“下利”实指泄泻而言。泄泻与下痢有别。下痢者便稀薄且便次多,多兼有便带粘液脓血,及里急后重之症状。

古人对“泄”与“泻”尚有分别。如明代《丹台玉案》:“泄者,如水之泄也,势犹舒缓;泻者,势似直下。”(瀑布直下,势急也)二者虽微有不同,但其病机则一,皆为脾胃功能败伤所致,故多泄泻并称。

重庆地区春秋多雨,冬天多雾(世界三大雾都之一),夏天酷暑暴热(三伏天极热时,室温可达40℃左右,且日夜温差极小,为全国三大火炉之一)。人多饮冷,喜居阴湿之地,故四季多湿。湿为患则病水泻。(注: 据气象资料记载,四川系副热带湿润气候,气温变化和缓,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618℃。)盆内雨量充沛,四季较为均匀,加上由于盆地特殊地形,使之成为全国多云和多雾中心,也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方。四川,四周环山,盆内潮湿空气不易外流,雾不易消散,使盆内年相对湿度平均在76%85%,而人类生活感到舒适的相对湿度是30%37%。重庆湿更甚于盆地其余地区,故患泄泻病者终年不绝,夏秋季水泻病患尤多。今水泻之病,医者多以苦寒泻火,清热解毒之品投之而不效。故余特就“水泻”之证论之。

【临床症状】肠鸣腹痛阵作,大便泻水,谷质甚少,腹痛时不能忍受,非便不可,便时一泻而罢,如鸣枪之状(川东农村俗称为打标枪),量虽不多,但不坠重,小便量少色淡黄,食欲减退,或虽能食亦不敢多食,噫气,矢气频作,腹微胀满,口或干苦,或微渴,舌苔淡白或微黄润滑。脉左右俱沉或微沉,或左右关偏紧、偏弦、偏涩,以脉不浮数为特征。

【病因病机】由于多饮凉茶凉水、雪糕、生冷瓜果及饮食冷热杂投,及致脾胃消化力减弱,分泌运化失常,水谷不分而成水泻,或名洞泻。

【治则】香温消食,甘平利水。

【方药】煨肉豆蔻10克,石菖蒲15克,炒二芽各15克,神曲12克,广藿香12克,广木香9克,黄芩9克,法半夏12克,水灯芯30克,大腹皮12克,茯苓12克。

加减法: 此方加减法颇多,不一一列举。但总的原则是以甘平利水、香温导滞之品为宜,决不可任意采用寒凉之品及清热解毒杀菌之药,以防败伤脾胃之阳气。若阳气损,湿难除,病必不愈矣!方内之黄芩,若无口苦胆热症状亦当去之。

【方解】方用肉豆蔻、石菖蒲辛温香窜,辛能散能消,温能和中通肠,香窜入脾开胃消食;并佐二芽、广藿香、广木香、法半夏,以达香温行气、理脾开胃、消食止泻之功;辅以茯苓、大腹皮、水灯芯甘平利水之品,小便通,湿浊化,大便实,泄泻止;更以黄芩清热利胆除口干口苦。此外,冬瓜仁、冬瓜皮、猪苓、泽泻、扁豆、苡仁、莲子肉、淮山等甘平健脾祛湿利水之品,可在泄泻缓解后选用。

【病案】李某某,女,28岁,干部。门诊号206131963824日就诊。

入秋以来,连晴高温,天气酷热,人多烦热难耐,心中似火灼,患者整日冰水、西瓜、凉粉、热面杂投。昨天下午始感脘腹胀痛,入夜肠鸣,腹痛阵作,泻水如注,行已有五次,今晨又二行,不坠重,尿少,不思食,气怯弱,疲倦乏力。

查: 苔白润,脉弦濡。大便化验为水质便,无粘液脓血。

辨证: 患者病于夏秋,冷热杂投,湿邪内阻,中阳伤损,脾运不健。脾本为胃行其津液,今脾失健运,谷食入胃,胃失研磨腐熟水谷以化生精微之功,故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“精华之气,不能输化,致合污下降”,而洞泻频作,此即《内经》“脾病者,虚则腹满肠鸣飧泄”之谓也。中阳既伤,脾气必衰,胃纳呆滞,故不思食。“谷不入,半日则气衰,一日则气少”,故气怯弱;脾不散精,故疲倦乏力;水湿皆走大肠而尿液少。综上观之,此证实为湿浊内伤中阳,脾胃功能失常,谷不化精,反变败浊,而走下窍,发为水泻。故治宜辛温香窜以温中阳、燥湿浊,并辅以甘平利水,和中止泻。拟方如下:

煨肉豆蔻12克,石菖蒲12克,炒二芽各25克,六神曲12克,广木香9克,广藿香12克,茯苓12克,冬瓜仁30克,榔片10克,水煎,每日二剂分四服。连服两天。

二诊: 药后洞泻已止,食欲尚差,疲倦乏力,苔薄白,脉细弱。此泻虽止,湿尚未净,正气未复,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,健脾胃,和中化湿,以善其后,而收全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龚志贤论杂病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