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疳积证治及病案举例

龚志贤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疳积证治及病案举例

疳积,是指小儿脾胃虚弱,运化失宜,以致气液耗损,饮食不为肌肤,外形干枯羸瘦,气血不荣,或腹部胀大,青筋暴露,形体虚惫,缠绵难愈,甚至严重影响生长发育,导致不良后果的一种慢性疾患。

古人认为“疳”的含义有二: 一曰小儿恣食肥甘生冷等物,严重损伤脾胃功能,形成积滞,日久成疳;一曰气液干涸,身体羸瘦,形成干疳。二者合称为“疳证”。

脾为后天之本,生化之源,而小儿脾胃未坚,消化力弱。若饮食失调,护理不当,容易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而发病。脾为中土,执中央以运四旁,脾胃受损,诸脏失养,尤易影响肝肾二经而发生各种疳积之证。

《幼幼集成》:“夫疳之为病,亦小儿恶候,十六岁以前,其病为疳,十六岁以上,其病为痨,皆真元怯弱,气血虚衰之所致也。究其病源,莫不由于脾胃。盖胃者,水谷之海也。水谷之精气为营,悍气为卫,营卫丰盈,灌溉诸脏。为人身皮毛,肥腠理者,气也;润皮肤、美颜色,血也。所以水谷素强者无病,水谷减少者病,水去谷亡则死矣。凡病疳而形不魁者,气衰也;色不华者,血弱也。气衰血弱,知其脾胃必伤。有因幼少乳食,肠胃未坚,食物太早,耗伤真气而成者。有因甘肥肆进,饮食少餐,积滞日久,面黄肌削而成者。有因乳母寒热不调,或喜怒房劳之后乳哺而成者。有二三岁后,谷肉果菜恣其饮啖,因而停滞中焦,食久成积,积久成疳,复有因取积太过,耗损胃气。或因大病之后,吐泻疟痢,乳食减少,以致脾胃失养。二者虽所因不同,然皆总归于虚也……疳之为病皆虚所致,即热者亦虚中之热,寒者亦虚中之寒,积者亦虚中之积,故治积不可骤攻,治寒不宜峻温,治热不可过凉。虽积为疳之母,而治疳必先去积,然遇极虚者而迅速攻之,则积去而疳危矣。故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,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。书曰: 壮人无积,虚则有之。可见虚为积之本,积反为虚之标也。”这段文字可谓对疳积的病理、治则说得非常全面透彻。

余在临证之时,每遇小儿疳积之证,遵小儿“以消为补”、“以通为用”、“腑气以通为贵”之理,先去其积,后培其本治其疳,以健脾益气为法,屡投屡效,特介绍如下。

【临床症状】面黄肌瘦,或逐渐消瘦,肌肉松弛,毛发稀疏,困倦喜卧,精神不振,目无光彩,纳食不佳,腹胀拒按,甚或腹大青筋暴露,或食则呕吐,或午后潮热,或烦躁不宁,大便不调,或大便溏泻,或便干闭结,小便黄浊,或如米泔,舌苔浊腻,脉象濡细而滑,或兼数,指纹多青滞。

【病因病机】小儿乳贵有时,食贵有节。小儿脾胃薄弱,若乳食无度,或恣啖肥甘生冷,壅滞中州,脾气不运,往往形成积滞;积滞日久,脾胃受伤,阻滞气机,乳食及水谷之精微无以运化,致营养失调,脏腑气血供应不足,渐至身体羸弱,气液亏损,而发为疳积。古人云:“无积不成疳。”说明了先有积滞,而后出现疳证。由于营养缺乏致小儿发育障碍。此类病证,每多虚实并见,或虚中挟实,或实中挟虚。故临床上疳积之证极为复杂,多种多样。

【治则】健脾和胃,消食利水。

【方药】鸡矢藤30克,鱼鳅串30克,侧耳根30克,隔山撬30克,车前草30克。

加减法: 大便溏泻者加石菖蒲10克,水灯芯15克,小便清长者去车前草。

【方解】此方有健脾消积利水之功。方中鸡屎藤性味酸甘平,消食导滞;鱼鳅串(马兰)性味辛微苦,除湿利水,消食积腹胀;侧耳根(鱼腥草)辛寒,去食积,补虚弱,消腹胀;隔山撬(隔山消,隔山锹)甘苦平,养阴补虚,健脾消食;更加车前草利水通淋。

【病案】龚某某 ,男,8岁,学生。1978年冬诊。

患儿平素喜食生冷瓜果之物,近半年来食量大减,形体逐渐消瘦,面色萎黄,神疲肢困,腹部胀大,大便溏稀,日二三次,尿如米泔,频而不畅。查其脉濡弱,苔浊而腻,按之腹濡软。余思之,此乃内伤饮食,脾失健运,气机阻滞,致水谷精微无以运化,脏腑失养,而发为疳积。遂投消食导滞利水之剂。处方: 鸡矢藤30克,鱼鳅串30克,侧耳根30克,隔山撬15克,车前草30克,鸡内金5克,水灯芯15克,三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 服三剂后,腹胀减,食欲增,尿畅利。方药对症,守方再服三剂。

三诊: 诸证若失,拟番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、益气建中,以善其后。

余于1969年在武隆县高山区巡回医疗时,该处小儿患“疳积”多人,有的面黄浮肿,形体消瘦,腹大如鼓,大便溏泻,小便色黄量少,病极严重,余就地采用草药鸡矢藤、侧耳根(蕺菜)、鱼鳅串(路边菊)、隔山撬(白蔹)、车前草,煎服,连服多剂后,患儿逐渐胃纳转佳,面肢腹部肿胀消失,二便正常,面色红润而获痊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龚志贤论杂病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