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喉痈案

耿鉴庭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喉痈案

一、 喉蛾转喉痈

某男,33岁,素有喉蛾之患,3天前又见发作。僵肿偏于左侧,上腭亦焮肿,延及颊车,以致懒于张口,头顷歪于左,是让痛也。发音如处瓮中,咽中痰涎甚多,其粘如胶,不易唾出,以水含嗽多时,方能咯出一口。洒淅恶寒,阵阵发热,脉显浮数,喉痈来势,亦即所谓扁桃腺周围脓肿也。早治犹可消,惜已延三日,当先吐痰涎更投破血散肿之法,冀其或可幸消。防气急痰涌为要。处方:

1. 紫荆皮10克,大贝母10克,甘草6克,蚤休10克,防风6克,荆芥6克,川郁金10克,芙蓉叶10克,荔枝草10克。水煎服,另用鲜土牛膝30克,捣汁兑开水,服以探吐。

2. 吹药: 金锁匙散,吹患处。

二诊: 咽关肿势,有增无减,视之肿处中心高起,自觉患部搏动,吞咽时发木,下咽即觉阻碍,使食阻咽门之外,若少少咽之,尚能免强通过,颈向左侧偏,往来寒热,小便少,脉更数,苔更厚,今已五日,热恐难消,将在关外聚头,宜以排托之法投之,先其一着,不必待也,若肿势太重,亦能堵塞而生变端。处方:

1. 茅针10克,皂角刺10克,连翘10克,甘草节6克,磨金果榄(和服)3克,紫地丁10克,蚤休10克,紫荆皮10克,浙贝母10克,防风6克,川郁金10克,冬葵子6克。水煎服。

2. 吹药: 同前。并再以蜀葵子研细涂于中心高处,可使其穿透。

三诊: 喉痈已在关外聚头,以喉枪刺之,复以有沟探针引之,出臭脓甚多,一时顿觉轻快。术后,即进薄粥。惟残脓难免入腹,加之大便三日未行,今拟凉膈法,加减治之,防其复涨为要。处方:

1. 黄芩6克,薄荷3克,山栀子5克,连翘10克,桔梗5克,全瓜蒌10克,大黄10克,浙贝母10克,竹叶卷心14个,甘草5克,黄蜀葵花3克,蜂蜜20毫升(兑服),水煎服。

2. 吹药: 朱砂冰硼散,吹患处。

按: 此证痊愈甚速,服加味凉膈散后,旋得大便,未曾再度涨脓,竟不再来诊,次日往探,患者谓已愈,不需服药,劝其饮金莲花茶,清其余氛,并续以玉锁匙散吹之。事隔若干年,询之并未复发。查此症屡作者,亦数见不鲜,推其源,皆为初次未能彻底之故也。此案既排托于先,复扫氛于后,故能杜其后患。又按: 黄蜀葵花,性寒味甘质滑,能消痈肿。

二、 喉痈反复发作

某女,30岁。素患喉痈,每春咸发1次,发必溃脓,今逢3月初,又见发作,肿痛在于右厢之内,妨于吞咽,头向右偏,身发寒热,脉显浮滑而数。幸昨才开始,乃内在之痰热上升,姑先吐其痰涎,再以汤剂辅之,或可得消。若不效,即将化脓。处方:

1. 鲜土牛膝45克,捣烂,用开水泡之绞汁、服以探吐,渣再煎汤漱喉。

2. 防风10克,紫荆皮10克,浙贝母10克,甘草6克,蚤休10克,川郁金10克,芙蓉叶10克,木槿花5克,黄蜀葵花3克。水煎服。

3. 吹药: 金锁匙散吹之,并用翠云草捣汁含之。

注: 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,性平味甘质滑,能消疮肿,除湿热。

翠云草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,《采药志》谓其为“散喉痈之圣药”。口含其汁、有清凉之感,并可滑利咽喉。

二诊: 昨进吐剂,得吐,旋觉口部咽部爽利,继进汤药,得汗得便,吹药则有钻透之感,含药则有凉爽之感。今晨颇觉轻松,视之,红肿已减,舌苔已化,脉转平静,身热亦退,是佳象也。尚有可消之望,再依原法踵进,望其速效乃吉。处方:

1. 原汤方加女贞叶10克,赤芍6克,减防风为6克。

2. 吹药照旧,吐药停用。

三诊: 喉痈发作,于涌吐之后,续进消散之剂,竟能得消,右厢之红肿已退,身热亦退,脉转平,舌苔化,二便通行,精神畅旺。此症获消之关键,在于抓着一个痰字,先尽涌吐其痰,故脓不再作,盖成脓之主因已去也,尚须扫其余氛,否则恐退而复来。处方:

薄荷3克,赤芍6克,土贝母10克,甘草6克,连翘10克,蚤休10克,川郁金10克,荔枝草10克,女贞叶10克,黄蜀葵花3克。水煎服。

按: 此症患者自谓发已7年余,发在2~3月,每发常67日不能进食,必开刀放脓,始能平复。依中医判断,乃痰热上升,是内在因素为主,《内经》谓“火郁发之”,张子和谓“吐即发也,汗亦发也”。故处理方法,列吐为第一,汗为第二,数年宿患,竟能意外获消,盖能抓住其主要病源也。

注: 女贞叶,味苦性平,能散血消肿定痛,止头目昏痛。

三、 肿烂喉痈

某女,25岁。咽关前框之外,偏右肿烂,延及上腭。在乡间,西医诊为白喉,曾注射血清未愈,刻诊,高肿而中央肿处罩一腐皮,一如泡破后之空壳,中心露出尖头,是“肿烂喉痈”也,亟为刺之、出臭脓甚多,旋能进食,惟大便数日未行,腹满,舌苔厚,脉滑而有力,脓虽得出,里象尚重,拟用凉膈法投之,以逐内聚之痰滞,以清未净之脓毒。处方:

1. 薄荷5克,生山栀7克,连翘10克,黄芩6克,甘草6克,干切生箱黄(水泡后入煎)10克,元明粉(和服)3克,鲜竹叶卷心20个,蜂蜜(和服)20毫升,鲜赤首乌(捣烂)30克水煎服。

2. 吹药: 瓜朱雄冰散,吹患处。

二诊: 昨进凉膈加味,得畅便,脓出一包,并未复涨,腐皮亦脱,脱后嫩皮暴露,故疼痛加增,脉转细数,舌苔薄,舌质红。今拟清余毒、培本源之法,调治之。处方:

1. 金银花12克,连翘10克,人中黄3克,枸杞苗10克,鲜赤首乌10克,玄参10克,西洋参6克,鲜石斛10克,雪里青3克,琥珀末(冲服)0.5克。水煎服,连服2剂。

2. 吹药: 化腐生肌定痛散,吹患处。

三诊: 喉痈溃后,脓未复涨,新皮已生,疼痛已减,脉舌均和,不愿服药、爰投小方,调其善后。处方:

金莲花6克,生甘草6克,鲜石斛10克,泡汤代茶,连服五日痊愈。

四、 气痈

某男,28岁。喉痈,发于咽门中心,近上腭处,在乡间于悬雍右上方刺开,出脓甚多,翌日又涨,复以有沟探针导引之,又出臭脓,且多气泡,今为开刀之第三日,以复涨而来诊,悬雍仍肿胀下垂,是中空有脓之象,亦即所谓悬雍痈、气痈之类,当依原开口处,向上腭扩张,增大其口,更服败毒排脓之剂,以杜脓液之复生,幸二便如常,脘际不闷,脉稍数,舌上少苔,慎防滋生变端。处方:

1. 玳瑁粉(入煎)5克,天花粉10克,浙贝母10克,连翘10克,赤芍10克,归须5克,牛胆汁3毫升,赤豆粉15克,鲜赤首乌30克(捣烂入煎)。水煎服。

2. 吹药: 冰瓜雄朱散,吹患处。

二诊: 昨经扩张引流,又服败毒之剂,今未复涨,肿势大消,唯自觉咽中仍有秽气,咳嗽痰腥,当再投前法,加减而续图之。处方:

1. 原方加枸杞苗15克,陈冬菜卤汁3毫升,连服2付。

2. 以木香花瓣,煎汤漱口。

三诊: 恙势已基本痊愈,舌上少苔,口唇破皮,脉转细数,以小方调其善后。处方:

金莲花3克,玄参6克,甘草1.5克,枸杞叶10克。煎汤代茶,连服5日,痊愈。

五、 斗底痈

某男孩,5岁。自述咽中有堵塞感,发音有变化,如处瓮中,带有痰声,望之,咽后壁偏右有肿处,如脓包,幸尚不大,姑以吹药消之,并投丸剂,若不消,当划开泻脓,幸不发热,脉舌俱佳,无其他症状,乃热毒凝聚,痰涎不化所致也。处方:

1. 五福化毒丹4粒。

2. 吹药: 玉锁匙,吹患处。

二诊: 斗底痈,已在右侧近后框处聚白头,防其堵塞也,遂刺之,出脓甚多,惜未能完全唾出,当为肃清余氛,防流窜肠胃,而生它变。处方:

1. 凉膈散18克(有成药),煎汤兑蜜服。

2. 吹药: 朱砂冰硼散,吹患处。

此孩服药之后,即告痊愈,更以金莲花茶清其余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耿鉴庭论五官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