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方验方

白喉方

耿鉴庭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白喉方

一、 银翘限腐汤

【主治】白喉初起,发热不恶寒,口渴,咽痛,生白点,不成片,尚未能确诊白喉者,可用此方。

【药物】金银花12克,净连翘10克,薄荷5克,玄参苗10克,赤芍6克,蚤休10克,磨金果榄5克(和服),甘草4克,陈萝卜英12克。

【用法】加水400毫升,先泡20分钟,用芦火煎沸,约至250毫升慎勿多煎,入磨药和匀,再煎一二沸即起,以布滤过,须加挤压,令药汁尽出,待稍温,徐徐服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金银花、连翘为主,解毒解热;薄荷、玄参苗为辅,清上、清咽;赤芍、蚤休、金果榄为佐,凉血、防腐、限腐;甘草、陈萝卜英为使,解毒爽咽、化痰、消滞。乃余家治白喉初起常用之剂,亦即解毒限腐之法。发热而兼有痰滞现象,未可遽投滋润者,用之以观动静,甚宜。

【加减法】若有头痛恶寒现象,可不用银翘,而用葛根、桑叶,亦即散火清厢汤去豆豉加桑叶;若苔厚腹胀脘闷,里滞现象重者,可加枳壳、郁金;若有咳嗽,可加杷叶;若小溲短赤,可加赤茯苓或通草。

二、 养阴润燥清咽汤

【主治】白喉,白腐生于咽部,里热重,津液现受灼之势,而无风痰哮吼等现象者,用之。

【药物】生地黄12克,玄参10克,麦冬10克,白芍7克,川贝母10克,磨金果榄(和服)5克,甘草4克,陈萝卜英12克。

【用法】加水400毫升,泡20分钟,用芦柴微火缓煎,沸后至200毫升,入磨药和匀,重煎一二沸,以布挤汁,待稍冷,缓缓服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生地为主,补阴凉血,保津增液;麦冬、玄参为辅,协助主药,滋阴润燥,更清肺肾之火;川贝母、白芍、金果榄为佐,敛阴肃肺清咽;甘草、陈萝卜英为使,解毒爽咽,兼能化痰。此为余家治白喉之第二法,诚如方名所载,亦即养阴润燥清咽之法。此方即以郑氏养阴清燥汤略加变易,于原法中加清咽之品,故其效更佳。

【加减法】若蒸热不退,伴有出血之象者,可加牡丹皮;咳嗽,加桑叶、枇杷叶;胸闷加枳壳;小便不利加赤茯苓;大便干者加麻仁;若秘结数日不解可加大黄,类似增液承气之法。

三、 石龙二母汤

【主治】白喉四五日,仍局限于咽部,并无哮声,炕热不退,皮肤干燥,口渴喜饮,头痛耳鸣或耳底疼。舌上少苔,脉洪,间有干咳者,用此方(按: 此处所谓之炕热,不一定是指热度太高。而是指有热度,兼见皮肤干燥,口渴喜饮,自觉内烧,欲近凉水等症象)。

【药物】生石膏20克,龙胆草6克,肥知母6克,浙贝母10克,麦冬10克,磨金果榄5克(和服),甘草4克,鲜竹叶卷心14个。

【用法】将石膏打碎,加水500毫升,先煎20分钟以上,待冷,然后入其他药物,再煮数沸至200毫升,滤过去渣,入磨药和匀,待稍冷,徐徐服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石膏、龙胆草为主,清凉解热,后者,兼降肝胆之火;知母、贝母为辅,即原治火旺铄金之二母散,汪昂云:“二母皆润燥之药,贝母化痰泻肺火,知母滋肾清肺金,取其苦能泄热,寒能胜热,润能去燥也。”麦冬、金果榄为佐,前者止渴生津,后者为清咽之专药,可匡诸药之不逮;甘草、竹叶为使,和中解毒,清心涤烦。此方包括《外台》治骨蒸之石膏散,仲景治“阳明经病”之白虎汤,丹溪治“火旺铄金”之二母散,以及《伤寒论》调理善后之竹叶石膏汤(部分的)等,治白喉中期之炕热,颇具卓效(早期不宜用)。此为余家治白喉之第三法,亦即折火存津之法也。

又养阴润燥清咽汤主在滋肺津,此方则主在抑肺肾二经之燔灼。兼滋其阴,两者有深浅之不同。

【加减法】心烦太盛者,倍知母,加灯芯、莲心;口渴者,可加柿霜;体稍虚,脉数大者,可加沙参;便秘者,可以麻仁或黑芝麻。

四、 犀地汤

【主治】白喉,白腐在咽部,兼有局部出血,或鼻衄,牙衄,或咳痰带血,舌赤少苔,脉偏数者。喉痧之有大出血者,亦可增损而用之。

【药物】磨犀角3克(和服),鲜生地12克,赤芍7克,粉丹皮6克,贯众9克,仙鹤草10克,鲜茅根10克,甘草4克。

【用法】以雪水煎药(若无雪水亦可用天落水),加入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待稍凉,和入磨犀角一半服之,余一半和二煎服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犀角、生地为主,凉血解毒;赤芍、丹皮为辅,助以清营止血;贯众、仙鹤草为佐,两者均能止血,前者兼能解毒,后者又能补阴;茅根、甘草为使,前者止血又能利尿,以达引热下行之目的,后者解毒并调诸药。乏药资者,不用犀角亦能止血。此方即以《小品方》犀角地黄汤加味而成,方名略去两字者,示与原方有别也。此为余家治白喉之第四法,亦即解毒止血之法。

【加减法】若心烦者,可加山栀炭或藕节;若兼炕热者,可加银花炭、寒水石;若素禀肾阴虚而兼小便不利者,可加旱莲草;若头昏者,可加荷叶(煅炭用);若兼有呕哕者,加芦根、竹茹;若兼下血,可加柿霜。

五、 芦根竹茹汤

【主治】白喉,腐在咽部,白腐虽退,进食作呛,甚则呕吐,心烦欠宁,两腿酸软乏力,防其虚脱者。

【药物】鲜芦根30克,竹茹12克,橘白6克,茯苓10克,石斛10克,麦冬10克,鲜枇杷叶(刷去毛,包扎)5片,黍米10克。

【用法】加水400毫升,微火煎至200毫升,待稍冷,徐徐下呷,若头二煎全部吐去,可重服2剂,甚至3剂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芦根、竹茹为主,除烦止呕舒逆;橘白、茯苓为辅,和中止呕镇逆;石斛、麦冬为佐,益胃养阴。杷叶、黍米为使,止呕下气,兼扶正气。此为余家治白喉之第五法,亦即止呕养胃防脱之法也。

【加减法】体虚脉弱者,可加西洋参;呕甚欲脱者,可加人参。

六、 玉门百斛汤

【主治】白喉虽愈,体质已亏,津液受伤,显气虚脉弱,神疲乏力,口干少津,气短,心烦欠宁,饮食少思等现象者。

【药物】肥玉竹10克,麦门冬10克,川百合10克,钗石斛10克,明天冬7克,北沙参10克,鲜稻叶20克,生谷芽12克。

【用法】加水400毫升,先浸1小时,然后用微火煎之至200毫升。绞汁徐徐服,二煎之前,先以木棍捣药渣约20下,再加水煎,煎成,以布绞净其汁,即稠如流膏,仍徐徐服。

【方解】此方以玉竹、麦冬为主,养阴生津,滋补气血;百合、石斛为辅,清补肺胃,兼能安神;天冬、沙参为佐,专养肺阴;稻叶、谷芽为使,使其得谷则昌,盖人以胃气为本,重病新瘥,必能纳谷,预后方佳,此为余家治白喉之第六法,亦即调理善后之法也。

【加减法】若畏苦,可加冰糖;若兼见出血,可加生地;上二者合方中之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即《温病条辨》之益胃汤也,若头眩眼花者,可加女贞子;若气虚神欠宁者,加山药;若虚羸太甚,可加何首乌,若胃关不开由于肾关不开者,加金樱子。

 

 

 

耿鉴庭论五官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