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医案

杂病医案五则

董建华

[文章下载]

【摘要】  

【关键字】  
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
杂病医案五则

1. 梅核气

茅某某,男,25岁。1977827日初诊:  咽部如有物堵,病发已三年。屡经五官科检查,诊为慢性咽炎。最近三个月来自觉胸部及胃脘有气窜走疼痛,喜太息,口干苦,饮食尚可,大便秘结。曾服消炎止痛西药及半夏厚朴汤、牛黄解毒丸等中药,均无显效。诊时咽部微有胀痛感。舌质红,苔薄而腻,脉象弦细而滑。病系气滞热郁,痰气结阻之故。治宜开胸散结,和胃化痰。处方:  全瓜蒌24克,丹参12克,薤白、山豆根、郁金、藿苏梗各10克、檀香、砂仁、黄连、菖蒲各5克,六剂。

二诊: 197793日。药后症减,咽喉部物堵感已不明显,胸及胃脘仍有窜痛。再以原方出入。藿苏梗、黄芩、法半夏、郁金、苍术、香附各10克,全瓜蒌20克,厚朴5克,薏苡仁、滑石各15克。六剂。

三诊:  咽堵近除,仍感胸闷。口干,舌尖红苔黄腻,脉弦细。守原法加清热生津之味。旋覆花(包)、川楝子、连翘各10克,郁金、川芎、香附、厚朴花各5克,全瓜蒌、芦根各30克,花粉12克。再服六剂,堵症近期消失。

梅核气多湿七情郁结,凝结痰气所致。传统方半夏厚朴汤以调气散结,每每有效。但本案屡用罔效,原因何在?细审脉证,知患者不仅痰凝气滞,且有气郁日久化热灼津之象,非单纯调气散郁可以建功。后用瓜蒌开胸散结,薤白通阳行气,半夏、黄连辛开苦降,砂仁、藿苏梗理气和胃,疏利肠胃气滞,郁金疏肝解郁,更用菖蒲化痰开窍,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,檀香理膻中之气滞,丹参活血化瘀,是以药后咽部堵塞感即减轻;但咽堵转好后,伤阴现象较重,最后在开胸散结之中,补以花粉、连翘、芦根清热生津之品善后而收全功。所以,在辨证论治中,既要掌握常法,又要运用变法,这是十分重要的。

2. 蛔厥

李某某,女,23岁。初诊:  1971716日。初起土腹疼痛,甚则呕吐黄苦水液,手足厥冷,病已五日,饮食不进,伴有发烧。体温37.5℃。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症。诊内面部见有虫斑,舌苔白薄腻,脉象弦数。病属寒热交结,虫积于内,堵塞胆道发为蛔厥。当以安蛔驱虫,和中降逆为法。处方:  乌梅、胡黄连、半夏各10克,茣萸3克,桂枝、蜀椒各5克,川楝子、槟榔各15克,生大黄、生姜各6克。二剂,日服一剂,空腹服。

1971718日二诊: 空服上药二剂,腹中一阵剧痛,排出蛔虫二十余条,呕吐亦止,痛势大减,手足转温,稍进米汤。体温36℃,上方去大黄、生姜,减川楝子、槟榔之量再进二剂后,痛止,食增,病愈出院。

本病患者是以急腹症从急诊室收入住院的。据其脉证并进行各种检查诊断为胆道蛔虫病。属于中医“蛔厥”范围。方用仲景《伤寒论》的乌梅丸加减。乌梅丸是治疗厥阴吐蛔的有效方,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。但必须根据症情进行加减。方中人参、当归、附子等品,在病人未至大虚、四肢厥冷不甚时可不用。根据药物分析,乌梅酸能安蛔有驱虫作用,为本方主药,但必须配合槟榔、大黄等味,才能加强杀虫之力,又能使蛔虫从大便而下。此病人服中药二剂后即下蛔虫二十余条,足见乌梅丸加减对胆道蛔虫症是有较好疗效的。

3. 摇头风

张某某,男,40岁。初诊:  197052日。头摇不定,不能自主,时伴手颤,已历四年。先后在××等医院治疗,诊为巴金森氏综合征,屡经服用中西药物均无疗效。舌质红苔薄白,脉象弦而迟弱。此乃肾阴不足、肝风内动之由。应以滋阴、潜阳,熄风为法。处方:  生地25克,生牡蛎、生石决、紫石英各30克,鳖甲、白芍、僵蚕各12克,大麻10克,勾藤15克。

二诊:  1970511日。服上方药六剂,头摇手颤基本控制。守上法去天麻、僵蚕,加制首乌、龟板各30克,全蝎3克。连服二十剂,诸症均消。

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本案以头摇手颤为主症,故其病在肝。肝风内动,又在于肾水亏虚而不能涵养。因此先重用牡蛎、石决明、紫石英重镇潜阳,地黄、白芍、鳖甲滋养肝肾,天麻、僵蚕平肝熄风;后又在原方中加首乌、龟板滋其肾水,因缺药而去天麻、僵蛋代以全蝎,是以肝肾兼顾,标本同治,故疗效颇为满意,后又观察多年,未见复发。

4. 斑秃

黄某某,女,26岁。197919日初诊。患者从197811月初因劳累,睡眠不佳,始见头顶毛发成片脱落,两周内头发全部脱光,头皮瘙痒。曾至×医院治疗,诊为斑秃全秃型。

先后服用斑秃丸60丸、胎盘组织浆及维生素B12等物,均无效果,精神苦闷。

当时症情: 头发全部脱光,皮红光亮,时而瘙痒,眉毛亦落,并伴头晕腰酸,烦闷失眠,神倦乏力,月经量少,后期,胃纳尚可。舌质红而苔薄,脉象细弦。检查局部头皮无炎性表现,体查亦无异常。病属劳累伤肾,精血不足,毛发失养,以致斑秃。治宜补肾养血,凉血活血。处方:  女贞子、旱莲草、枸杞子、黑芝麻10克、菟丝子、白芍各10克,首乌、生熟地各15克,红花5克。

二诊:  1979214日。上方连服二十剂,两鬓渐生淡黄色纤细头发,睡眠好转,腰酸亦已减轻,脉舌如前,效不更法,方中去生地、红花,加当归、侧柏叶各10克。

三诊:  1979229日。又服上方十剂,两鬓新生的细发变粗且黑,头顶也长出纤细头发,腰酸、失眠基本消除,月事转调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滑。继以二诊方十倍量,配成蜜丸,每丸重10克,日服二次,以巩固疗效。

半年后复查,头部长满黑发,眉毛亦已复生,食眠二便如常,月经正常,肾气充,血气旺,斑秃痊愈。

斑秃病是头部突然出现斑状脱发,而局部皮肤又无异常的一种疾病。根据斑秃的临床表观,似属于中医的“油风”、“鬼剃头”病的范畴。《医宗金鉴》中说的“油风毛发干焦脱,皮红光亮痒难堪”,概括了斑秃的症状。该书认为本病的病机是风盛血燥,治疗上应在养血的同时,兼顾祛风。董老则根据《内经》上讲的“肾藏精,主骨生髓”,“肾气实,发长齿更;肾气衰,发堕齿槁”,以及精血相生,精足血旺则毛发蕃茂润泽等理论,  认为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,发的给养来源于血,治疗脱发斑秃,必须紧紧抓住肾虚精血不足这个本。故以补肾养血为主,方用二至丸加味。《医方集解》上说: “二至丸,此足少阴药也,女贞子甘平,益肝补肾,旱莲甘寒,入肾补精,故能益下而荣上,强阴而黑发也”。董老认为,二至丸滋而不腻,补而不燥,而有凉血润燥作用,是治疗斑秃的良方,加上首乌、地黄、当归、枸杞子等味以增强滋补之力,配用丹皮、侧柏叶等品以助凉血润泽之功,这样药效更著。根据董老的临床经验,还认为,《医宗金鉴》中提出的用祛风药羌活治斑秃的主张,是值得商讨的。因为辛温散风药,有耗血动血之弊。斑秃患者精血本来已经亏虚不足,还要耗其阴血,势必虚上加虚,不能收效。因此,在临床治疗斑秃时,是绝对不用羌活一类辛温散风药的。

5. 遗尿

吴某某,男,7岁。初诊:  1977825日。患儿常年尿床,轻则二、三夜一次,重则一夜二次,尿频而多,面色苍黄,腰膝酸软,夜寐不安,精神欠佳,食后常见恶心,大便如常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象细沉。病属脾肾交虚,气化功能失调,并兼胃失和降。应以补益脾肾为主,佐以和胃安神。处方:  桑螵蛸、金樱子、菟丝子、仙茅、黄芪、合欢皮各10克,鸡内金5克,清半夏6克。三剂。

二诊:  197798日。服后尿床明显减少,二周内只尿床一次,精神亦较前振奋,夜眠转安,恶心已止。守前方去鸡内金、桑螵蛸,加覆盆子10克,乌药6克。

929日往诊:  二十年余天未见尿床,他症亦除,近期告愈。

    遗尿证多与脾、肾、膀胱功能失调有关。肾主固藏,脾主升运,脾肾气虚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见本病,故治疗应以补益脾肾为法。本例患者,在脾肾交虚的基础上,兼以胃失和降,心神不安,故药以桑螵蛸、菟丝子、仙茅温补肾阳,以金樱子、鸡内金固涩止遗尿,以黄芪益脾气(中气),半夏和胃降逆,合欢皮安神。复诊时尿床症状大为好转,他症亦见减轻,故于前方去鸡内金、桑螵蛸,加覆盆子以温肾缩尿,乌药以温膀胱,从而使遗溺病除,他症亦解。治疗遗尿,一般常纯用温肾固涩之法。本例的治疗,董老在注意调补脾肾的同时,兼以和胃,使其升降机能恢复,从而收效较好。这种治法,值得借鉴。

 

(杜怀棠马朋人整理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董建华论脾胃病

 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