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例报告
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
周光
【摘要】 【摘要】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。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90例心力衰竭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。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,心理护理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。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;心力衰竭疾病知识知晓率、临床诊疗依从性;干预前后患者SF-36评分、SAS评分、FEV1和FVC;护理纠纷发生率。
【关键字】 心理护理,心力衰竭护理,应用效果
中图分类号:文献标识码:文章编号:
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,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表现,多数患者可合并焦虑心理,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,还可影响其预后,加强对患者的有效心理疏导非常重要[1]。本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,报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: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90例心力衰竭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。心理护理组男29例,女16例;年龄61~81岁,平均(69.21±2.12)岁。发病时间1~18年,平均(13.23±0.66)年。常规护理组男28例,女17例;年龄62~81岁,平均(69.25±2.11)岁。发病时间1~18年,平均(13.21±0.62)年。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。
1.2 方法: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,①健康教育。对患者和家属介绍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,提高其疾病认知,使其积极配合诊疗,树立康复信心。告知患者日常饮食、运动、用药等行为和预后的关系,使其树立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康行为。②)饮食护理。以清淡易消化、丰富优质蛋白和维生素、膳食纤维食物为主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多饮水,促进排尿。多进食香蕉等钾元素多的水果蔬菜。③用药护理。告知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,剂量和用药时间固定,避免随意改变用药时间和用药量,并告知其自行调节的后果,使其提高遵医行为。④运动护理。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案,循序渐进,避免剧烈运动,但需坚持运动,每天运动30 min左右,每周至少5次。
心理护理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。心力衰竭病程长,迁延不愈,长期药物治疗和疾病影响下,患者可出现明显心理障碍而影响治疗,需明确患者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来源,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,多和患者交流,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,并通过加强家庭支持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如贴心提供书报、电视机、饮水机等,充分尊重患者和保护其隐私减轻其心理压力[2]。
1.3 观察指标: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;心力衰竭疾病知识知晓率、临床诊疗依从性(0~100分,得分越高则知晓率和诊疗依从性越高);干预前后患者SF-36评分、SAS评分、FEV1和FVC;护理纠纷发生率。
1.4 统计学方法:采用SPSS18.0软件统计数据,进行t检验(计量,用 ±s表示)、χ2检验(计数,用%表示),P<0.05说明差异有意义。